-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汀江穿城而过

□ 戴春兰
“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曾经,客家先民为躲避战火,南迁到闽西深处结庐而居,把河流两岸的土地推挤到阳光下,翻晒、耕种,繁衍子孙。他们沿汀江进发,掸去风尘,用近乎温柔的声调命名每一个地方,用锄头开垦高山峡谷里的每一寸土地。他们用粗糙双手在深山密林中建起一座城池——汀州,往返船只号称“上三千、下八百”,成为州府治所,“阛阓繁阜,不减江、浙中州”。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曾经,长汀是中央苏区的文化、经济中心,也是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军区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长汀留下光辉足迹,进行伟大的革命实践,这块热血澎湃的土地被誉为“红色小上海”“红军故乡”“红旗不倒的地方”。
“四周山岭,尽是一片红色,闪耀着可怕的血光……在那儿,不闻虫声,不见鼠迹,不投栖息的飞鸟;只有凄怆的静寂,永伴着毁灭了的山灵……”“晴三天,尘满面,雨三天,泥满田,水淹火烤到哪年?”……曾经,长汀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汀江好似臭水沟,鱼虾几近绝迹,重重山岭裸露着褚红的土壤,除了几丛矮小的灌木,看不到一丝生机。严重的水土流失,恶化了生存环境,加剧了贫困。特别是1996年的特大洪灾,洪水呼啸着席卷了整个小城,墙倒屋塌,农田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之多……
一头连着贫穷苦涩的过往,一头通向花团锦簇的春天!而今,长汀的四季里,最吵嚷的是大片大片的葱绿。田野里齐整整的稻苗,是横平竖直蚕头燕尾的隶书;河边的垂柳,路边的花坛,带着女书的柔,或者是瘦金体的俏;而那漫山遍野飞泻而下的林子,便成了乡间的癫张(旭)狂(怀)素,加上阴雨的凑趣,时断时连,时虚时实……
三十多年艰苦治理,曾饱受生态恶化之苦的长汀,正昂首阔步朝着美丽中国县域样板稳步迈进。这一路,长汀一步步丈量,走得跌跌撞撞又步履坚定,终于走到了繁花似锦郁郁葱葱!
回望昨天,长汀人感慨万千……
那是1983年的春天。时任省委书记的项南站在长汀河田乌石岽上,极目远眺漫山遍野贫瘠的风化粗砂土,脱口而出的“水保三字经”至今还在流传:“严封山,要做到,多种树,密植好……”他深邃的目光穿越历史烟尘,筹划着长汀崭新的明天。
于是,“斧头收起来,锄头扛起来。”一批批水保追随者踏上高山,挥汗如雨,挖穴,施肥,植树,造林,以“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韧劲默默耕耘,汗水和着希翼密植在每一寸土地。从水土流失面积达山地面积的55.4%到森林覆盖率80.31%,从“火焰山”到“绿满山”、“花果山”,绿色森林像海潮一般漫过山岭沟壑。昔日濯濯童山,今朝花果飘香——三洲小镇就是一面鲜亮的旗帜:近年来共种植杨梅树12260亩,打响了“杨梅之乡”的品牌。杨梅产业带动餐饮、商贸等服务业发展,省内外销售渠道不断拓展,林果业、养殖业已经崛起,农民纯收入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被水利部领导誉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
那是本世纪初,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关心下,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被列为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2011年以来,习近平同志又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地迈向攻坚决胜阶段。
于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老话对长汀乡民来说不再适用。为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了汀江碧水长流,他们做出了巨大牺牲,以汀江源头的庵杰乡最为突出:造纸曾是庵杰乡的传统产业,搭起菇棚种香菇让不少人致了富,但因污染较大,须耗费大量竹木。早在2001年开始,庵杰乡禁砍新竹,禁止利用阔叶林木生产香菇。前几年,庵杰又关闭5座老旧水电站,使汀江水量更加充沛,“客家第一漂”龙门漂流等旅游产业红红火火,“龙门三宝”(红茶、绿笋、白莲子)产品走俏市场,乡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乡民们尝到了生态致富的甜头,无论春华秋月,倾听小城成长时毕剥拔节的声响,忍不住绽开青铜古菊般的笑容!
“进则全胜,不进则退”。进入新时期,长汀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河长制,实行山水治理,进一步加大河道生态保护力度,因地制宜进行景观美化,确保汀江“河畅、水清、岸绿。”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让绿色赶走贫困,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长汀县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优势,结合汀江两岸自然和人文景观,以水系为脉、文化为魂,实施生态旅游风生水起,着力建设城区“一江两岸”、龙门水生态天然景观工程、三洲湿地公园、南坑银杏公园、河田水保科教园、水利风景区、美丽乡村等项目,形成了“一线四园六村多点”示范线路。在100多公里的汀江河两岸,40多个美丽乡村如珍珠一样镶嵌其中,绽放异彩,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点、脱贫的致富点、旅游的网红点。
长汀人民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般,在这片沃野上一笔一画描绣上槟榔芋、脐橙、格桑花,织就一幅幅锦缎。他们发展百香果、铁皮石斛等种植业,发展生态养鸽、蜂蜜养殖、象洞鸡养殖等,建设杨梅基地、板栗基地、蓝莓基地、茶油基地,提前两年完成脱贫摘帽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2017—2019年,连续三年荣获 “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称号,并入选“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现在的长汀,犹如一株花繁果盛的大树,清香袭人,顾盼生姿,正生机勃勃地收拢所有关注的视线!
漫步汀江河畔,仿佛一下穿越到宋元明清。举目四望,都是高达两层的亭式建筑,同样飞檐翘角、黑瓦原木、大红灯笼,一抱有余的廊柱,飞檐翘角,斗拱错落,门窗檐角皆细细雕刻着纹样繁复的花草山水、栩栩如生的人物,阳光倾泻而下,恍如穿花度柳。这样精美的古亭在汀江边上随处可见,就像碧天里的璀璨新星,古朴,厚重,把整个历经风雨亘古不变的汀州介绍给你。
入夜,水东桥两边灯柱耀眼,光柱交叉于水面,倏忽水波粼粼,倏忽波澜壮阔,五光徘徊,十色陆离,与水天相接,添一城春色。真可谓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整个汀江两岸灯如昼,人如流,人们眼赏灯柱,时而惊呼时而拍照,喜笑颜开欢声雷动。河面上有几只仿古小木船从流漂荡,上得一舟任意东西,耳塞欢声,目迷五色,一步一夜景,一船一风韵,浸润其中,心身俱醉。
于是,你我都能呼吸到来自汀江身上的热烈蒸腾的气息,这种逐渐枝繁叶茂的生长让我们深深迷醉:水东街搅拌机隆隆作响,“红色小上海”工程改建如火如荼。“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烟锁济川桥。”重建的济川门巍峨耸立,俯瞰着古城人们蜜甜的幸福。古城墙上旌旗猎猎,弯龙头高挑着上书客家姓氏的红灯笼。“国家历史文化名街”店头街,扑面而来的繁华与烟火气,挽住天南地北的游客的心……千年流泻的时光浇铸在古城的桂冠上,汀州在暮霭中巧笑倩兮,自由,勃发,放散着充沛的生命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