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连城:吹响培养高素质农民“集结号”
□ 通讯员 黄水林 张柏光
8月12日,在连城县林坊镇大业花卉基地的“农民课堂”,一大早就有十几位花农端坐在教室里,听示范基地的返乡大学生林海鑫为他们讲授花卉的后期管理知识。林海鑫高兴地说:“别看这小课堂不显眼,迄今已培训合格400多人次呢。”这是该县着力建设高素质农民队伍的一个缩影。
“我们计划在五年内多方合力培养万名以上有一定技能的农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连城县人社局局长罗水良介绍说。
连城县注重把提高农民素质的工作列为稳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来抓,多方发力,吹响高素质农民“集结号”。该县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多个提升农民素质的文件,农业农村、人社、工会等部门鼎力合作,多方合力,让农民的脑子活起来、就业门路多起来、个人腰包鼓起来、乡村振兴的路宽起来。
敞开大门学技能
在连城县人社局劳动就业中心,一份2021年职业技能培训的计划格外醒目,在这份计划里,3000个计划名额,90%是针对农民的,只要有申请,无门槛录用,开设的课目紧贴农业,有家禽养殖、农副产品加工、茶叶种植加工、烹饪、电工、电商、刺绣等18大类70个小项,农户参加培训后,通过技能竞赛、等级考试,可获相应的证书并享受一定的补贴。
连城是中国客家美食名城,该县充分发挥连城客家美食协会的作用,面向全县脱贫户、乡镇社会待业人员、驻莲部队官兵等,实施“万名厨师培训工程”,先后举办培训班13期,培训中式、西式厨师超1000人。
截至目前,该县已举办烹饪、家电、养老护理等技能培训班20多期1143人,并举办中式烹饪、茶艺等比赛,促成近千名脱贫户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技多不压身,县里免费搞培训,我是第三次来培训了,一次培训,终身受益。”刚参加完烹饪比赛的江爱芳如是说。据悉,2016年以来,该县有2460多名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有97%以上的农民参加等级考试获得证书。
职业农民受青睐
新泉镇官庄村的魏国强,在职业中专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培训后,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还获得中级技术职称,他筹资兴建占地4000平方米的省级规模化、标准化养鸡场。他表示,当今社会,是个靠吃技术饭的时代,有文化不等于有技术,不抓紧时间学点技术就会落伍。
在连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特别热门,只要有培训,每期都有二三百人报名。连城是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县,相继出台了《万名青年农场主培育实施方案》和《连城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并确定连城县新农民培训学校、莲冠职业培训中心、山水阳光职业培训学校和农工培训学校为培训基地,聘请百名专家为专、兼职教师,保证培训的种类、科目、时间、质量、成效“五落实”。
该县还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计划,专门印发《连城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认定白鸭养殖大户罗炳江等2人为创业明星,曹焕通等2人为创业典型,返乡创业大学生创办的大业花卉基地为大中专生示范基地。据了解,“十三五”期间,连城共有3800多人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
基地带训热起来
连城县把培育示范基地当作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无围墙学校”,在全县精心挑选出大业花卉、弘农农场、蜂佬养蜂合作社等10个基地作为第二课堂,吸引一大批农民前来培训。罗坊乡蜂佬养蜂合作社负责人罗发中养蜂10多年,饲养了600多箱蜜蜂,对饲养蜜蜂有一定的研究,他不仅每年接待大量前来取经的人,还从2017年至今,受龙岩市新罗区扶贫办、连城县农民培训学校等单位邀请,无偿到闽西大学和连城姑田、莲峰等乡镇的农训班讲课10多次,为1000余人传授养蜂知识,促成和扶持本县140多户“粮农”变成“蜂农”,收入比种粮高出二倍多。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该县通过基地带训的职业农民超过5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