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宁把共产党比作太阳


□ 林震明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那里亮……”《东方红》歌曲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响彻华夏大地,让人们刻骨铭心。

然而,率先“把共产党比着太阳”的,是龙岩籍著名作家马宁。

马宁,原名黄振村,1909年出生于龙岩县(今新罗区)龙门镇赤水桥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黄南松,母亲郑菊英。马宁不忘祖训,一生努力学习、力争上进,仅上过一年中等师范和不到一年大学,却励志成了著名作家。

1923年,马宁在龙门镇湖洋乡开明小学毕业后,曾进入食宿学费全免的厦门鼓浪屿日本博爱医院做半工半读的护士生,先在厦门学习,但不久受反日浪潮影响而离开。1925年1月—1926年3月,就读于免费的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时,因在欢迎国民革命军入闽的学潮中被选为学运代表而遭开除。1927年1月—1928年5月,先后就读于上海大学中文系、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和南国艺术学院,因缴不起学费曾中途辍学。在上海大学学习期间,曾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1929年10月,马宁从上海赶回龙岩,欲找朱毛红军;但到达时红军已撤离龙岩县城。但当他看到农民分到自己的土地,夏收又普遍丰收,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市场繁荣,十分欣喜;当他在城外游击区看到苏区工农自编自演的山歌戏时,结合此前早先向往光明,追求革命的实践经历,十分激动,有感而发,便给上海《乐群月刊》杂志寄去他自己采写的一篇通讯,报道闽西苏区土地革命的新气象。1929年11月1日,《乐群月刊》刊登了马宁在龙岩采写的通讯。马宁在文中写道:

“xx先生:

现在是一个新的太阳照着我,我在此写信给你。

我向来是主张劳动者应该有直接写自己生活的作品,劳动者应该有自己的文学……

……十·一九二九  某山中  马宁”

这篇通讯把共产党比喻为“新的太阳”,在当时上海公开出版的文学刊物中,马宁是第一人。而后开始用马宁做笔名(分别由马克思、列宁这两位伟人名字中的首尾两字组成)。此后,马宁先后写出了《廉价之马》《船上人》《我的姘妇》《田中的喜剧》《挨饿阶级的狗们》《西伯利亚》等小说,发表在上海《乐群月刊》和《拓荒者》杂志上,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满怀义愤地反映了广大底层被压迫民众的悲惨遭遇,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斗争和城市起义。马宁在这前五篇作品中,都署上“马宁”的笔名。1930年3月2日,马宁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9月27日,马宁在上海由刘泽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马宁一生创作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的黑暗,歌颂文明、进步,歌颂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正义斗争的小说、杂文、剧本、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文艺作品。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创作了九部长篇小说,九部剧本,百余篇杂文和短篇小说(散失的和未发表的未计在内),为党的文艺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