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程亮和”酒庄的来由
□ 詹鄞森 郑秋生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在长汀取得长岭寨战斗的胜利,汀江两岸出现了“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壮观景象。至1934年10月,长汀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土地革命斗争,第一次进行了治国理政的伟大探索和实践。长汀也成为中央苏区经济文化中心和福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长汀被誉为“红色小上海”。
1932年底,时任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的刘少奇,到长汀调研,指导经济建设,领导工人运动。
这天,在省苏维埃政府秘书长温仰春、省职工联合会宣传部部长程步发,汀西县苏主席赖兴银、省苏执行委员程朝远等陪同下,刘少奇来到水东街口的程家大院调查长汀手工业的情况。他听说了汀州百姓“支前扩红”的事迹后,大加赞赏。
据坊间传说,刘少奇看到“程仁轩”酒庄的一坛坛汀州老酒,老板程震于是向刘少奇介绍了“冬酒”独特的酿酒原料、酿造工艺及经营销售情况。刘少奇听了,对水东街前开店后作坊的经营模式,表示认可,认为汀州的手工业是苏区“优秀民族工商业”的代表,程震让刘少奇品尝了自酿的“冬酒”后,便向刘少奇提出,“请帮忙给我们酒庄换个名号吧”,刘少奇稍加思索,灵机一动说:“亮,五行属火,明朗光明也!和,程字弃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也,就叫‘程亮和’吧!”于是,“程亮和”酒庄名号应运而生。
程家大院扩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当年,程震继承经营“程仁轩”字号,自产自销祖传的“冬酒”生意。1929年3月红四军解放汀州后,颁发了《告商人及知识分子书》。7月,中共闽西“一大”通过《政治决议案》;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商人条例》。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政策感召下,汀州经济繁盛,手工业一时发展很快。“程亮和”酒庄生意也愈发红火,策武洋坑、四都乌坭、濯田羊赤、河田中坊等地程氏宗亲,成为“程亮和”酒庄酿酒粮食的主要供应商,生产高峰时程家大院仅粮仓就多达6个。
程家大院占地约1000平方米,在水东街坊间有“先有程府、后有水东街”之说。如今程家大院依然保留有土木结构建筑六门面、五厅、四井、一后坪,属典型的客家人商居“围屋”建筑结构。现在程家大院不再酿酒了,但这里成了程氏红色文化的展览大厅,展出了程家的两位开国功臣程朝元、程朝章及汀籍34位革命烈士的事迹。其后厅还有一个粮仓,见证其“红色小上海”水东街的繁荣、程家大院的鼎盛、宗亲的团结、客家人的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