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信访局从闽西党史中汲取智慧,做好新时代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面对面”明理析法 “心贴心”解决问题
本报讯(通讯员 王占鑫)“我对今天评理会上提出的解决办法很满意,希望上级领导尽快组织实施。”日前,在市、县信访联席办在武平县平川街道组织召开的“红土先锋”信访评理会上,该街道兴南社区居民钟某远激动地说。
原来,钟某远等6户2000年因东留水库建设被安置到平川街道兴南社区直降脑安置点,后因翰林春天楼盘建设,改变了原来的排污管走向,加上常年大量重型车辆经过,导致路面下沉,排污管被破坏造成淤堵,严重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为彻底解决老百姓反映问题,推动群众合理诉求尽快解决,市、县信访联席办组织召开了钟某远信访事项评理会。评理会上,信访人和责任单位分别进行了陈述、质证和辩论。评理员进行了多轮问询后,认为信访人的诉求合理,应当予以尽快解决。通过评理会上面对面的沟通对话和释法析理,相关单位同意将信访人反映排污问题列入2021年度背街小巷整治项目,并承诺尽快组织实施。信访人对评理结果表示满意,当场签订了息诉息访承诺书。
“面对面”明理析法,“心贴心”解决问题。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市信访局发扬闽西苏区老区光荣传统,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努力把群众烦心事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家门口。依托“红土先锋”信访评理工作机制,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红土先锋”信访评理室2110个,建立由老党员、居民代表、退役军人、社会贤达、法律工作者、“两代表一委员”等为成员的信访评理员库,共计2.3万余人。
同时,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信访评理员学习培训必修课,注重用好红色资源,汇编与群众工作或信访评理有关的闽西红色故事册,组织信访评理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观看红色电影,听取专题党课、开展现场教学、参与红色故事宣讲等活动,引导信访评理员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弘扬才溪乡调查精神,第一时间回应信访群众调解请求,创新“现场+会场”评理模式,让信访评理员走进群众家中、田间地头、事发现场,切实把群众信访事项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截至目前,全市各级“红土先锋”信访评理室开展评理次数共计1442件次,化解1420件次,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47%,化解三年以上积案1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