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武平县武东镇炉坑村:
生态乡村 福兔临门

练红英(右)和工人一道查看兔子长势。
□ 记者 黄俊 郭亦斌 通讯员 吴常生 文/图
“生态炉坑 福兔临门”——7月31日,记者来到武平县武东镇炉坑村村口,只见古朴树干造型的村口标志上八个大字异常醒目,旁边原有的候车亭粉刷一新,改造成了“福兔小屋”,陈列村庄的发展情况,让人一下感受到村子和兔业的密切关系。
炉坑村是一个有着585户、2332人口的村庄,养兔是村里的传统产业。炉坑村党支部书记刘森荣告诉记者,村民主要养殖福建白兔,存栏合计有3万多头,共有7户养殖大户。村民练红英就是其中一户大户,她的家庭农场成立于2014年,得益于县、镇的扶持政策,几年下来,养兔规模越来越大,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安装了水帘和排风系统,投料、清粪都是采用自动化设备。“目前存栏在1万头左右,其中种兔有1000多头,主要销往龙岩和广东,每天还可以出售几十袋兔粪哩。”练红英高兴地说。
蓬勃发展的还有水稻、烤烟、百香果、仿野生灵芝等产业。村民刘启先去年在村里流转土地100多亩,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种植仿野生灵芝,今年5月、7月已先后采摘两批灵芝,每斤售价可达180元左右。
产业发展红红火火,村民的幸福指数也逐年提高。今年1月,炉坑村的永翠幸福食堂正式启动运行。该食堂累计投入资金50余万元,采取“党建引领、村级主导、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赞助”的形式,为留守老人和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廉价可口、卫生放心的餐饮服务,同时还提供专人协助用餐及上门送餐服务。食堂运行以来,不仅解决了老人的用餐问题,还让老人有了互动平台,推进了乡风文明,弘扬了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
今年以来,围绕“生态炉坑、福兔临门”发展理念,村里深入开展“两治一拆”行动,全面进行裸房治理、附属房治理、旱厕拆除、陈年垃圾和黑臭水体治理、污水管网建设等,该项工作于5月28日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同时,村里充分挖掘刘氏和饶氏家规家训及马灯文化,建设孝廉文化公园,建成休闲长廊、健身步道、儿童娱乐场所等设施;在村里的油菜花基地建设福兔观光步道,建设休闲长廊、休闲廊亭、瓜果棚架和贫困户种植点;村口还新建了公厕……如今漫步村中,村道宽阔笔直,村居干净整洁,村中绿树成荫,随处可见孝廉文化元素,精气神十足的人们穿行其间,展现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
炉坑村已于2019年9月被定为省级乡村振兴创建试点村。该村还聘请厦门知名公司完成了村庄规划(2020—2035)。“我们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福建白兔产业示范区、福建省乡村振兴标杆村。”展望未来,刘森荣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