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党旗,在红土地上高高飘扬
——我市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 记者 曾燕福
逶迤苍茫的社下山,白墙青瓦的古田会议会址庄重古朴,“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大字熠熠生辉。
仲夏时节,共和国的精神高地——古田会议会址,前来瞻仰者络绎不绝,这其中,有不少是我市的基层党员干部。他们穿梭在厚重的红色文化历史时空,探索红色遗风,追寻先烈足迹,品读革命历史,重温古田会议精神,学习从严治党之路,接受党史学习教育洗礼……
当前,我市正充分利用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独特优势,持续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引领广大党员干部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建设闽西南生态型现代化城市、打造有温度的幸福龙岩贡献力量。
建党10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紧紧依托闽西丰富的红色基因,始终以“苏区重任在肩、闽西理应先行”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枚枚闪亮的党徽熠熠生辉,广大党员干部走在前、作表率;一项项创新举措扎实有力,让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更加坚固。
(一)党旗辉映闽西红
闽西百年红色历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
长期以来,闽西人民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矢志不渝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党旗在闽西红土地上高高飘扬。
进入新时代,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才溪乡调查精神、长征精神、苏区精神等红色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涌现出一批有创新、有亮点、有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龙岩提供了坚强保证。
强化思想领航:教育培训抓在经常、融入日常
6月24日,建党100周年前夕,我市组织100名新党员代表在闽西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了入党宣誓活动,引领全市广大党员牢记党员身份,永葆先进本色,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践行入党誓言。
我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党员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以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体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主题教育有关做法得到中央主题教育办的肯定。举办“庆建党百年·建幸福龙岩”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微党课竞赛活动,获网友广泛点赞,比赛全程网络直播累计观看超310万人次,网络互动超60.78万条。
推动培训教育提质增效。发挥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全国党性教育基地——古田干部学院龙头效应,推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古田干部学院发展的若干措施》,积极探索龙岩“161”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古田干部学院写入《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相关做法在省委办《八闽快讯》、省委改革办《调研内参》刊发,《古田干部学院学报》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为CN级社科类综合期刊,院校获全省党校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党校系统教学竞赛一等奖,全国174家部门单位在古田干部学院设立教学基地或教学点,学员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相关做法获中央组织部调研组肯定。
积极构建党建宣传教育矩阵。运用融媒体优势打造闽西党旗红品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章’口就来”广泛圈粉,目前已播出71期,累计点击观看数达1.92亿人次。“闽西党旗红”微信公众号关注订阅人数突破15万。精心策划摄制党员教育电视片37部送省委组织部参评,获奖作品15部,其中3部作品获一等奖、5部作品获二等奖、7部作品获三等奖,综合成绩位居全省第三,并荣获全省“优秀组织奖”;《疫情下的党员担当》入选全国精品党课,《星火》《一双筷子》等4部作品入选全国红色教育微党课。办好《闽西党旗红》党建电视栏目,宣传报道在龙岩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先进典型,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已制播党建电视节目282期。
突出党建引领:持续打造“红土先锋”党建品牌
近年来,我市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大抓支部,统筹农村、城市、机关、学校、国企“两新领域”党建工作,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加大抓乡促村力度,创新实施跨村联建、村企共建、强村带弱村模式,建立区域性党建联盟1869个,联结党建和发展资源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全面消除,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作经验交流。结合2021年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深化实施“达标创星”,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以近邻党建激发城市基层治理活力。深入推行近邻党建,深化在职党员“回家”工程,4.3万名在职党员进社区回小区报到服务。组建小区党支部1284个,覆盖率居全省前列;疫情期间,5156个基层党组织、80979名党员直接参与疫情防控,为实现龙岩在全省设区市中确诊病例最少、全面“清零”最早提供组织保证。近邻党建相关做法在全省近邻党建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在《新华社内参》刊载。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梳理建立《居民问题清单》《共建清单》《供需项目清单》,征集群众反映热点问题1966个,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开展“红领行动”,大力实施机关党建“先锋”工程、学校党建“优师”工程、国企党建“乐创”工程,造树培育机关、学校、国企市级“红领行动”党建示范点98个,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构建起“红土先锋—红领行动—三大工程—行业(系统)品牌”的党建品牌体系,相关做法获省委主要领导肯定,其中“众垚”工地党建引领项目建设模式荣获首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论坛“三基建设”最佳案例。培育“红土先锋党员工作室”753个、市级“红土初心讲堂”20个。实施“双培双创”竞赛,涌现出龙净环保、龙马环卫等一批党建强、发展强的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管理链条得到理顺,一批“两新”组织党组织顺利组建。
紧跟发展所需: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我市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探索富有闽西特色的干部队伍建设路子。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按照高素质专业化要求,重实绩重实干重一线,实行政治素质反向评价机制,用好市委“大督查大落实”成果和蹲点调研、平时考核、年度考核结果,把好政治关、廉洁关、能力素质关。近年来,坚持基层导向,在战场找战将,一批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项目建设等重大斗争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晋升职级。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出台激励关爱乡镇基层干部11条措施,落实容错纠错、荣誉退休制度,实施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暖心工程,全面完成“五小设施”改善工作;在全省率先设立市级基层干部、党员关心关爱专项资金,畅通优秀事业干部进入公务员渠道,择优公务员调任和事业干部竞争性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得到有效提振。
严格干部管理监督。坚持把政治监督摆在首位,严格执行干部从严管理监督和选拔任用的各项纪律要求,健全干部从严管理体系,从严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推动选人用人工作监督检查规范化。
注重求实创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我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抓创新不问出身,首创人才发展集团,深耕“人才+资本+项目”要素融合,放大人才集聚“群星效应”,相关做法被中组部《组工信息》《中国组织人事报》刊载。
高起点布局人才工作。实施十余项人才政策,构建“从行业领军人才到青年后备人才、从引进培养到服务保障”的全链条政策体系。各县(市、区)相继出台人才政策,形成市、县人才工作协同发展良好格局,仅2020年市、县两级财政就投入1.2亿元用于全方位培养引进各类人才。
高质量扩大有效供给。大力培养本土高技能人才,新增高技能人才6000多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万余人次,64名医疗骨干与北京国家级名医结对确立师徒关系,73名教师、72名校长和省名师名校长结对确立师徒关系。围绕我市“5+N”产业发展格局,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制定实施企业年度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839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6人、省级高层次人才297人、工科类青年人才526人、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项目39个。实施引进生计划,补齐医疗教育短板,引进到岗各类引进生326人,教育类113人、医疗类57人、党政类133人、事业类23人。
高标准服务人才创新创业。设立一站式人才对接服务窗口和人才服务专员,成立“人才驿站”31家,累计为427名人才解决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问题。统筹中心城区黄金地段的180套商品房作为人才房,着力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环境。
在山头、在田间、在农户家……闽西大地处处可见党员忙碌的身影,是他们展现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形象,也是他们展现了红土先锋的无穷魅力和生命力。
(二)红土清风扑面来
这是一块勤俭敦厚、崇廉尚德的客家祖地;
这是一块立规明矩、敢为人先的革命圣地;
革命战争年代,闽西儿女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央苏区的“半壁江山”,铸就了“二十年红旗不倒”的丰碑。
进入新时代,闽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血脉,强党性、正党风、肃党纪,掀起激浊扬清的“闽西实践”,全面建设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奋力谱写新时代新龙岩新篇章。
管党治党形成浓厚氛围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建设闽西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提供坚强保障。
市委始终把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坚决贯彻落实省委“五抓五看”“八个坚定不移”要求,带头履行主体责任,管党治党是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成为普遍共识。
市纪委积极为市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提供有效载体、当好参谋助手。认真履行政治监督责任,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涉及龙岩的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武平林权制度改革等工作任务作为监督重要内容,督促推动党员干部做到“两个维护”。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县两级纪委监委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跟进监督,全力保障复工复产达产、复学复课、复商复市,督促做好抗疫情、稳经济、谋发展各项工作。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通过主体责任检查、述责述廉、“一案双查”等多种形式,层层传导压力,精准稳慎追责问责,“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成为常态。
“十三五”时期,全市共对1184名党员领导干部实施党内问责。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监督制约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若干意见》《龙岩市、县(市、区)党风廉政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等制度措施,有力推动管党治党制度化、规范化。龙岩市纪委被评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
“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显现
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十三五”时期,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720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010人,其中县处级108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300人。全市立案数2014年起连续四年增长后2018年开始回落;直接受理反映县处级干部检控类初信初访件自2016年起连续四年下降,腐败存量有力削减、增量有效遏制。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精准有力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市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477起、处理2029人,作风建设持续深化、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涉黑涉恶腐败、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开展公款存储谋私逐利问题、移风易俗、阳光招生等专项治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调查显示,全市干部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效满意率为92.54%,92.19%的干部群众对纪委监委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表示满意。
“不能腐”的制度体系稳步完善
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监察体制改革和纪检监察机构改革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全面完成市县两级监委组建挂牌和人员转隶,深化派驻机构改革,高质量开展市县巡察工作,创新开展对村巡察工作,推动形成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权力监督格局。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印发《龙岩市监督工作实操手册》,建立“1234”日常监督、精准监督“四级研判”、“室组地”监督联动等工作机制,加强对工程建设、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探索运用“制度+科技”手段建设信息化监督平台,从推动权力运行公开化、制度化着手,织密全天候监督网络——
运用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平台加强招生监督,2020年招生咨询热线电话量、12345平台诉求件分别同比下降40%、45%,中心城区实现零集体上访、零舆情事件、违纪问题“零举报”。
做好审查调查、监督检查、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共发出纪检监察建议288份,督促有关党组织和单位正确履职、健全制度、堵塞漏洞,建立了单位经费项目资金银行存储集体研究、公示和竞争性存储、进一步规范差旅伙食费和市内交通费收交管理有关事项、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发放方案等一批务实管用的制度,推动个案查处向修复净化政治生态转化,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不想腐”的廉洁理念深入人心
充分运用闽西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家风家训文化资源,建成18个家规家训馆、14个警示教育基地、33个廉政教育基地,建设集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警示教育、干部培训及教学研究于一体的“古田廉政教育中心”,开展“一镇一孝廉”创建活动,常态化通报60期120个清风正气典型事例和120起不良习气典型问题,在全社会形成敬廉崇洁、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加强纪律规矩教育,积极开展宣讲教育、案件通报会、旁听庭审,精心选取典型案例制作警示教育片、汇编警示录,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达到查处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目的。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制定出台《关于强化精准问责激励担当作为推进新时代新龙岩新发展的十六条措施》,及时为受到不实举报及诬告陷害者澄清,做到纪法约束有硬度、批评教育有力度、组织关怀有温度。
“十三五”时期,全市运用“四种形态”共处理26553人次,其中第一、二种形态占91.3%;问责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问责对象更加聚焦“关键少数”,2020年被问责的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占问责总人数的49.7%,以精准规范问责激励全市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腾龙昂首,东望大海。100年来,闽西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风雨兼程,与中国共产党一同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改变的是革命老区的山乡面貌,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