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争当领头雁 做人甘为铺路石

——探索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雁石实践”


□ 谢仲青 丘启龙

九龙江上游的北溪碧波之上,一只形似大雁的巨石翩然屹立,沐万年风雨,历千载沧桑。此巨石,人称“石雁”,闻名遐迩,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文旅风景线和文化图腾标志,雁石镇名因此而来。

雁石镇,位于新罗区东北部,是新罗区东部片区的重镇,下辖33个行政村,人口总数3.8万人。这里交通便利,高速、动车纵贯全境,山水灵秀、人文荟萃,开埠历史悠久,文旅资源丰富,辖区内有亿年古洞龙硿洞,宗教胜地天宫山圆通寺、莲台山朝天寺、海印寺和国家级传统村落云山古村、省级文保建筑东洋楼等。

近年来,雁石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发挥独特地理位置、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优势,以“创业争当领头雁、做人甘为铺路石”为价值观导向,大力倡导“创业争先、拼搏进取、奋发有为、团结协作、甘于奉献、顾全大局、功成必定有我”的新雁石精神,将新雁石精神贯穿于雁石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推动雁石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骄人成绩催人奋进。近年来,雁石镇先后被评为“福建省百强乡镇”、“福建省家园清洁行动示范镇”、全省经济发达镇,被列入全省第一批小城镇机构改革试点镇、全省100个乡村振兴试点镇、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


美丽乡村宜居宜业

雁石镇益坑村,村西口几排树屋、木屋特色民宿依山而建,开启森林康养序曲;毗邻的市级钓鱼基地迎来四面八方的钓鱼爱好者,并已成功举办多届钓鱼赛事;厦门建发国旅在革命基点村白石盂试点兴建的野奢帐篷露营基地也即将惊艳登场……这些是雁石镇打造乡土特色文旅精品化、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果。

益坑村是雁石镇推进乡村振兴的试点村,是新雁石精神的实践地。

近年来,雁石镇以益坑村新村建设工作为试点,积极探索“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与执行两权分离”制度,村党支部履行决策权,由全体村民推荐的20名党员群众(不含村“两委”成员)组成新村筹建处履行执行权,从源头上预防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发生。

此外,雁石镇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坚持项目化推进,全力推动“1+5+x”的“领头雁”工程,即培育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益坑村为核心的“头雁领飞”工程,培育“产业岩星、文化雁江、人才礼邦、生态大吉、组织楼敦”为示范的“大雁竞飞”工程和引导其余村庄发掘自身优势实现全面振兴的“雏雁学飞”工程。

经过多年的努力,雁石各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新农村焕发出新气象——

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镇171户贫困户426人实现安居梦,3个贫困村和313户贫困户669人全部摘帽脱贫;

村容村貌大幅改善,生态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绿盈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益坑村和白石盂村被列入国家森林乡村;

乡村文明丰富文化内涵显著提升,市级文明乡镇成功创建,2019年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020年完成雁江、礼邦等32个村级文化阵地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北河天宫小镇建设有序推进,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以上,2020年完成25个村级医疗卫生所和23所幸福院建设,村级标准化卫生所实现全覆盖;

乡村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黄庄村红芽芋、九斗村富硒米、岩星天草橙、白石盂山茶等为代表的种养名优型,以岩星村生态纺织城、坷溪村神华国能为代表的工业发展型,以龙康村龙硿洞、北河村天宫山为代表的商旅服务型示范村;

……

今年乡村振兴的号角再次吹响。雁石镇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制定了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策划生成“山海协作、五雁欢飞”18个项目,将“益坑一坪洋一北河”列入“一县一片区”建设范围,通过以点带面、串点成线,开展乡村大擂台,形成“比、学、赶、超”雁阵纷飞形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全镇乡村振兴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生态环境水清岸绿

走进雁石镇大吉村,感受碧水蓝天、水天一色。蜿蜒的大吉溪沿溪栈道,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村民前来健身休闲,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地。

十几年前,随着生猪产业的发展,大吉溪成了发黑发臭的臭水沟,水质从二类一路下滑到劣五类,水污染也由地表水向地下水渗透,溪里时常可见水葫芦、农药瓶、塑料袋、病死畜禽等。

看到如此恶劣的生态环境,雁石镇党委、政府下决心大力整治,誓还百姓一汪碧水!

2017年以来,雁石镇在以往治污的基础上,按河长制工作要求,开启前所未有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治河方略。结合养殖业污染整治,按照摸清“里子”、下足“料子”、扮靓“面子”的思路,多管齐下、精准发力,建立长效常态机制,在全镇开展以大吉溪、雁江溪为主的水流域治理。

提出“半年初见成效,一年明显改善,两年达标长效”的工作目标。在33个行政村下设33个二级河长,在4条河流配备10名专职巡河员,并将水质考核作为村级河长、班子成员、巡河员评先评优、村主干任职的重要依据。

调集全镇力量迅速摸排全镇流域污染源总体分布情况及原因所在,确定问题靶向,并快速制定《雁石镇流域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重拳出击整治辖区内养殖业,全镇拆除猪场45.1万平方米,生猪减栏25万头,创建“无猪村”17个,完成生猪场标准化改造,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厂实现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整治工矿业污染,坚持打击无证煤硐盗采和焚烧煤矸石常态化,关闭无证煤硐473家。

对全镇每日产生的数十吨生活垃圾加大力度集中转运处理,分类整治生活垃圾,建设集镇污水管网,改造洋城垃圾填埋场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通过验收,探索形成益坑村“一革命四行动”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此外,除了建立自上而下的网格化河道治污、清洁管控制度,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外,雁石镇还争取将大吉溪列入美丽流域建设示范点,开展河道清理和生态修复,在沿溪建设生态湿地、文化公园、休闲栈道,打造赏荷风情景观。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经过多年努力,2020年,大吉溪水质二类以上天数达348天,雁石镇辖区流域水质全面消灭劣五类、部分断面可达二类水质,重现了雁石乡村河清、水绿、岸美的美好景象。


银雁振翅欲高飞

近年来,雁石镇坚持整转同步、空间拓展,小城镇旧貌换新颜。

从“小城市”框架雏形到“银雁新城”开发建设,从“一主、一新、一轴、一廊、六板块”的规划建设到“一心、一轴、一带、多片区”的空间结构布局,集镇发展建设框架不断拉开,16.73平方公里的银雁新城雁石核心区建设“从无到有”,龙雁大道二期、站前路、雁鹄路等主次干道的规划实施,集镇路网结构体系布局加快推进,新罗区副中心的县级城市发展定位更加明确。

振翅高飞的雁石,坚持经济发展为要,兴产业、强实体,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去年,全镇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全镇有规模工业企业30家,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3亿元,完成项目入库12个、总投资33亿元,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15.8%。

招商引资成果突出。去年,新策划闽为消防设备生产和永磁电动机生产建设项目类2个,借助“6.18”平台对接和转化项目5个,新引进新兴轻纺工业项目、雁石水厂扩建及配套管网工程、年产3万吨超精细白炭黑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等建设项目9个,竣工豪邦二期、善璟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鑫鹭钨制品深加工等项目6个,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4家,引进市外资金7.84亿元。

百日攻坚成效显著。按照“一城一区四园”的总体布局和百日攻坚大会战部署要求,首创“征拆大叔”工作机制,去年实现龙雁大道、龙雁园区主干道、新兴纺织工业园配套工程、坪坑水库、标准化厂房建设、银雁新城配套项目等8个项目净地交付,共征拆59户、房屋征收总面积24923平方米、土地征收总面积1203亩。

站在新时代的重要节点,雁石镇又一次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银雁新城建设。

作为龙岩组团“一核两翼”的重要一翼,闽西南协同发展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承接区和新罗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银雁新城总规划面积29平方千米,按照“一城两区四园”总体规划,打造成全省新兴产业的集聚区、闽西南发展先行区、龙岩市产城人高度融合示范区和新罗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增长极。

筑梦美好雁石,未来无限可期,前景波澜壮阔。雁石镇将集聚各方资源与一切力量,力争于若干年内将“银雁新城”打造成一座产业集聚之城、生态宜居之城、生活富美之城、文化活力之城、先锋模范之城。

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雁石镇将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让宜居宜业有温度的现代化“银雁新城”早日崛起在新罗东方,为新罗区打造全市“首善之区”贡献雁石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