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圣地 福“见”古田

——上杭县古田镇乡村振兴再出发


福建西部的上杭县,重重青山环抱着一座小镇,92年前,红军第四军就是在这里,召开了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古木参天的社下山,八个红色大字赫然映入眼帘。

社下山那座白墙青瓦、庄重古朴四合院,就是古田会议会址所在。在这座四合院的窗上有个特殊的符号,由上“古”下“田”构成一个“福”字。

“一口田,衣禄全”。千百年来,这个“福”字,承载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多少希冀多少渴盼!“万福攸同祥绵世彩,源泉有本派衍义溪”——大门上对联中这“万福攸同”四个字所蕴含和期盼的幸福多多、幸福同享,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四军来到这里后,他们才有了切身的体会。

古田,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福地。

1929年,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著名的古田会议,探索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光辉道路,新型人民军队由此走上了发展壮大的历史征程;

2014年,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吹响了新的集结号,人民军队浴火重生,重整行装再出发,开启了强军兴军的新征程。

“成功从古田开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话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金句。

“从古田再出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过中国老区第一个亿元镇传奇的古田人,又迈开了推进全域旅游会客厅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新步伐。

兴产业 “红绿”融合 造福古田

古田,自古以来就是一块福地。这里平均海拔690米,森林覆盖率达80.1%,年均气温17.2℃,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改革开放后,敢闯敢试的古田人充分发挥当地水利资源和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进镇外资金大力发展以水泥业、水电业为主的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一度出现了“十里山沟百家厂”的壮观场面。1991年,古田镇成为闽西第一个亿元镇。

这里,诞生过福建省第一家农民股份制水泥企业,出现过全省乡镇水泥企业中的第一个机立窑水泥厂,也创立过全省建材行业第一家、全市乡镇企业第一家省级集团公司……岁月如歌,时光流淌,数不清的闪光足迹都已化作历史记忆。然而,古田人追求幸福的脚步从未停止。

进入新时代,围绕建设“红色圣地·生态古田”目标,古田人敢于担当、勇于拼搏,书写新时期古田发展的崭新篇章。

在采访中,镇党委宣传委员王俊雄介绍,近年来,古田镇党委、政府狠抓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布局,新型融合发展凸显新效益。

——农林经济稳步发展。建立千亩土地流转示范片两个,完成山垅田整治2815亩,新增耕地155亩,水稻种植面积每年均超1.2万亩,其它粮食作物种植超5000亩,蔬菜复种面积超2.5万亩;实施重点生态区位成熟商品林赎买;全面完成全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累计完成造林更新2986亩,森林抚育1.1万亩。

——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绿色发展,突出服务企业和招商引资,实行党政班子成员挂钩服务企业机制,累计签约项目23个,实现开工15个、竣工11个,内联引资累计实际到资额10.34亿元。完成大永固钢铁有限公司技改。全镇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9853万元,实现限额以上法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亿元。

——文旅康养产业势头强劲。先后举办油菜花主题节、龙岩市首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古田荷花节、千亩花田赏花季、“红古田”半程马拉松等活动,累计参与游客超51.82万人次,游客假日“打卡”红古田成为常态,品牌影响持续增强;成立福建师范大学古田镇全域旅游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古田研究基地,苏家坡省级、吴地社区市级乡村旅游试点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云上境”特色民宿被评为龙岩市首届“十佳民宿”;组建餐饮协会,拍摄宣传视频,做强做大古田美食品牌。古田核心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60亿元,旅游富民不断提升;中央各部委、央企、民企、高等院校等160多家单位在古田设立了教育基地或教学点,新建福建中央苏区文化园、红色农信诞生地展览馆、兴业证券古田投资者教育基地、红色检察基因传承教育基地、古田军号退役军人展馆等红色培训教学点,全国中小学研学营地完成主体工程,古田红军小镇入选龙岩市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苏家坡村畲家贵妃农庄入选福建省第三批中小学研学教育基地,研学培训如火如荼。

——项目规划和建设成绩斐然。领导干部累计带头策划重大项目41个,试验区小城市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古田“大健康”板块规划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竹岭、吴地、苏家坡三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庄等一系列规划编制顺利完成;红色小镇建设、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建设高效推进, 8个省市重点项目、31个县重点项目建设先后完成,有效地提升高质量发展动能。2021年以来,古田镇全力建设红古田片区,在全市乡村振兴“一县一片区”建设中当先锋、做表率,2021年3月,全市工作推进现场会在古田召开,古田的大变化获得市委、市政府和兄弟县、市、区的一致好评。

铸魂古田,中国革命的圣地。红色古田,时代精神的坐标。近年来,古田大事喜事接踵而至:古田会址站投入使用、市委党校正式搬迁、古田景区顺利通过国家5A景区复评、池田快速通道建成通车、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第四次到古田慰问演出,纪念古田会议90周年大会、全国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先后在古田召开,古田梅花山文旅康养试验区正式设立,古田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迈入“红绿”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美环境 生态优先 有福古田

马路宽阔平坦,环境优美清新;群山葱茏含翠,小溪碧水潆洄。

一片片开满鲜花的田野、一个个秀美整洁的村庄、一面面迎风招展的旗帜,一队队络绎不绝的游人,一户户忙碌的农家饭店……无不传递出这片热土崭新的活力,回响着乡村振兴的动听旋律。

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乡村振兴重点特色镇、4星级旅游休闲集镇、第一批福建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今日的古田,每年有超过百万人来到这里,人们循着红色印记,在街头巷尾品尝着当年古田人为红军战士们做的“红军饭”。红米饭、南瓜汤、蒸红薯,人们在这里追思历史,汲取未来发展的精神力量。

草木无声有千言,山风阵阵似万语。一个“福”字,寄托多少家国人生的情怀。

近年来,古田坚持生态优先,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大幅度提升。

水利方面,完成集镇水厂和9个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完成梅花山大坝应急加固、集镇自来水厂过滤池升级改造、八溪岭水库大坝整治。

电网改造方面,完成苏家坡、上郭车、下郭车农网改造,完成龙岩上杭35千伏、110千伏、“龙岩小池卓然—上杭蛟洋塘厦”220千伏等电网改造。

道路交通方面,全面落实“路长制”,先后实施7条“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18个村460个农村停车场建设,完成4条村道的“白改黑”和古步线升级改造,实施华融小学道路接线配套工程,完成西山下桥、苎园单排2桥、石笋龙凤园化肥厂桥、苏家坡张家塘桥建设。

建立健全河长制、土长制,持续开展旧县河、黄潭河古田段水环境整治提升,完成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实施古田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苎园溪河道整治、洋稠村水土保持工程,完成苏家坡、文元、洋稠生态防洪堤建设。强化水质巡查监管,取缔非法采(洗)砂场,确保镇内两处市控断面水质年年达标。强化污水处理,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开展“厕所革命”,推进垃圾分类试点,推进垃圾中转站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重要节点立面改造、景区综合提升、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整治、“三个入口”提升等,使古田的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通过了省级森林城镇验收,荣膺“‘清新福建·气候福地’首批避暑清凉福地”称号。

古田镇党委书记华娟告诉我们,目前,该镇正以古田梅花山文旅康养试验区建设为切入点,做大以古田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红色培训、红色研学产业,做活以步云、江山片区为核心的绿色康养、生态农业和特色民宿产业,健全完善“红、绿”交相辉映的文旅康养产业链,带动乡村振兴发展。

春来油菜花满眼,夏至莲荷送清香。大凡来到古田的人,都禁不住会由衷感叹:古田人太有福气了。这里气候宜人,美食诱人,美景醉人,是一个非常适合休闲度假和过慢生活的地方。

富百姓 小康生活 享福古田

古田,丰腴而美丽,富饶而诱人。这里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四季常青,风景秀美,物产丰饶。木材、毛竹、笋干、茶叶远近驰名。历史上,古田的“下隔名茶”“明清斜背茶”“岩茶”曾风行汉口、上海,古田的毛边纸、玉扣纸、包纸、草纸等畅销漳厦泉,而香菇、笋干则远销潮汕、出口海外,五龙酒饼历经千年仍盛名不衰……而今,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多元增收,古田正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和幸福龙岩样板区。

多年来,古田镇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持续加大对古田会议会址、红四军司令部旧址、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地旧址等革命旧址群的保护与利用,推进红色培训、红色旅游、红色研学“三红”产业发展。同时不断增强红色旅游的辐射带动作用,立足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在景区中、景点在村中”的实际,发展全域旅游,推动乡村振兴,镇区呈现出“全域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人人是导游”的喜人景象。

2020年底,福建省委书记尹力到古田调研,提出要呵护好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等珍宝,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出一条老区振兴发展的康庄大道。

古田镇党委书记华娟介绍说,今年以来,围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个门户节点提升、旧址群综合提升、景区综合提升、水系改造提升、路网改造提升等6个提升,党委政府正加快推进古田全域旅游会客厅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村镇颜值。

通过创新“公司+村+家庭农场”共建共营模式,利用存量农房租赁改造,实现田园变景区、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加快形成“股金+租金+薪金+养老金”的多元收入格局。持续升温的红色旅游,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很早就从事餐饮和民宿业的廖永忠,对旅游致富有着切身体验。1997年,廖永忠开起了小饭店“彬彬之家”,因为早期游客量少,饭店门可罗雀,2004年差点关门。2012年,随着旅游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廖永忠将饭店搬到了古田会议会址旁,并扩大了经营范围和规模。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大量游客来到这里,廖永忠的年收入也从最早的1万元左右增加到200多万元。

如今,仅古田集镇周边的溪背、八甲、五龙、赖坊等村就有上百家饭店和民宿,由廖永忠担任会长的古田餐饮协会已有45家会员单位。此外,得益于古田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目前,在古田会议纪念馆、古田干部学院、古田圣地旅游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等单位工作的当地人就有1000人左右,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村民达近万人。2020年10月,“古田旅游区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走进古田镇竹岭村,这个掩映于青山绿水间的村庄可谓处处如画,步步是景。古雅的旧舍、朴拙的茶屋、精致的民宿点缀在竹林和清泉之间,由远山、近水、青竹、黛瓦构成的诗画意韵,给人一种人闲气自清的淡定与闲适。这里距古田会议会址仅一公里多,竹岭村开发农业观光、餐饮住宿等项目,创办红古田精准扶贫农产品展销中心及电商平台,建成1000多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生产竹文化旅游纪念品,培育4家乡村特色民宿……2020年,竹岭村4个自然村共332户、1130人,人均收入达1.8万元,比3年前增加了近6000元,获评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距离古田集镇数公里之遥的苏家坡村,是当年中共闽西特委机关的所在地,也是毛泽东养病和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从一个“出门三步就上坡,有女不嫁苏家坡”的穷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生态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充分体现了绿色发展带来的变化。2013年,在老村长雷先春的带头下,村干部先做通党员的工作,不光关停了各自的“小水泥”,还动员党员带头转型寻找来钱的门道。

2014年3月,雷先春的儿子雷游焕,带头兴办了一家新型化工厂,利用矿山的副产品,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他的弟弟雷游松则来到离家4公里多、地处深山的农庄里研究石蛙养殖技术,办起了上杭县双吉养殖有限公司。经过几年技术攻关,他的仿生态石蛙技术很快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雷游松拿到专利后,除了自己扩大规模,还组建了合作社,提供从选址到商品蛙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如今,该公司年出产商品蛙达二三十万只,年产值达数千万元,让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通过石蛙养殖走上了致富之路。

产业兴村奔富路。因“贵妃鸡”致富的苏家坡村人雷金荣,把目光投向红色培训行业。从2016年开始,他率先尝试“农业+红色培训+红色旅游”模式,融入红色文化资源与绿色生态养殖,被龙岩市文化和旅游局评为“十佳旅游致富带头人”。

今天的苏家坡,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已成为2A景区和民俗小镇。全村没有一户五保户、低保户和贫困户,村民实现百分之百就业,农民年收入最低的也超过2万元。全村120多户,资产在千万元以上的占了5%以上,资产在500万元以上的占20%以上,资产在300万元的占70%以上。

五龙村利用邻近古田会议旧址红色旅游景区区位优势,立足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策划“福村五龙”文旅品牌建设项目,建成5个“福”主题区,成为红古田片区的靓丽名片,被评为“全国生态旅游乡村”“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文明村”。

距离古田集镇7公里的吴地村,近年来通过建设红军小镇,利用古田红色资源,创立特色“情景教育、体验教学”模式,开展红色培训,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带动11家农家乐、22户村民的闲置住房租赁给旅游公司统一经营,实现增收40余万元;34名居民成为红军小镇的员工,实现增收100余万元;村里原有闲置的5套住房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大楼出租给旅游公司,实现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20余万元。

山上山下相融合,风展红旗美如画。通过打造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和全国红色文化交流中心,圣地古田“红绿”的交响奏出华彩的乐章。近年来古田核心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60亿元。

接天莲叶无穷碧,古田荷花别样红。一幅生态美、村庄美、生活美、乡风美的水乡田园画卷在古田大地壮阔铺展。2020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31.68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09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63元,比2016年增长32%,镇域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新一轮创业的战鼓正急,古田人并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他们已吹响新时期“古田军号”,以更加高昂的豪情朝着打造红色传承模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幸福龙岩样板区的目标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