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扬帆正当时 砥砺奋进谱新篇

——龙岩全面推进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纪实


□记者 阙国豪 通讯员 魏纯

闽西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金融实验区。

在闽西这块红土地上,诞生了中央苏区最早的红色银行——上杭蛟洋农民银行,全国最早一批红色信用社——永定县太平区、丰田区和上杭北四区信用合作社,以及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的前身、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家股份制银行——闽西工农银行,发行了全国最早的红色信用社纸币、红色银行股票,走出了阮山、曹菊如、邓子恢、黄亚光、赖祖烈等一大批共和国金融先驱,被誉为“新中国金融的发祥地”和“共和国金融的摇篮”。

让历史告诉未来,用双手开创未来!

闽西金融人传承红色基因,沿着共和国金融先驱的前进方向,锐意改革,求实创新,在金融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2019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福建(宁德、龙岩)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方案,龙岩正式成为第二批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

一年多来,老区龙岩乘着改革的东风,全面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社会信用体系更加完善,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明显提高,初步构建了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为建设闽西南生态型现代化城市、打造有温度的幸福龙岩注入了强劲的金融力量。

建强机制

高标准谋篇布局

老区龙岩具有良好的金融生态,“三农”和小微企业总体数量相对较多,发展势头长期向好,形成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具备了发展好普惠金融的战略空间和经济条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改革工作,在林业金融、“三农”综合保险、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推动企业上市、地方金融产品创新等领域推出了诸多改革创新成果,金融领域的改革可谓全面开花,这些特有的资源禀赋构成了推进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基础。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2019年11月,国务院同意福建(宁德、龙岩)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方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下发《总体方案》。12月,“三省四地金融改革试验区启动座谈会暨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座谈会”在龙岩召开,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陈雨露一行莅临龙岩出席会议,标志着龙岩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

改革的号角吹响,奋斗的征程启动。

“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难、硬、重、新’工作行动要求,严实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从机制体制建设入手,高标准谋篇布局,成立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第一副组长的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试验区建设。市委将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项目纳入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事项,落实情况列入年度绩效管理考评指标,并纳入市委、市政府‘三重工作督查’范畴,全力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市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苏雄丰说。

2020年8月,《龙岩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方案》正式印发,提出涵盖小微企业融资、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方面的共70项重点任务,并明确各责任单位分工:

市、县两级普惠金融工作专班成立,专职负责普惠金融项目研发、政策研究与内外协调等工作;

龙岩市普惠金融服务中心设立,增加龙岩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事业编制3名,充实普惠金融工作专班;

职能部门努力向上争取扶持政策,推动财政部批准我市为2020年度福建省(不含厦门)唯一的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获得财政部奖励资金3000万元;

争取省级下达2020年度、2021年度重点金融改革试点工作资金2000万元;争取中央、省下达2020年度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和降费奖补资金共5479万元,占全省下达资金的41.2%;争取2020年度人行向我市金融机构投放再贷款13.13亿元;

统筹2000万元财政资金,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全省率先建立政府、银行、省再担公司、地方担保机构四方风险分担机制,通过建立政银风险共担机制,推动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互相补充的良好局面,激发普惠金融发展的内生动力;

推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型、地方财政补贴型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全市1760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三农”综合保险全覆盖的地级市;

出台“惠林卡”市级林业贷款贴息政策……

试验区改革建设全面有序推进。

锚定目标

全力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

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我市将目标任务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紧紧围绕优化多元普惠金融服务功能、提升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优先配置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构建稳定脱贫的金融支持长效机制、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创建普惠金融普及园地、加强金融监管与法治建设等八项任务开展建设,积极主动融入老区龙岩新时代振兴发展大局。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受到严重冲击。为缓解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我市持续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市金融监管部门通过组织“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产融对接会、“两稳一促”银企融资对接会等6场产融对接会,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汇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政策汇编》《2020年龙岩市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特色金融产品汇编》《龙岩市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疫情防控企业、受疫情影响严重企业融资需求》等,并通过“e龙岩”推送给相关金融机构和中小微企业,着力提升融资可得性,助推企业复工复产。修改完善《龙岩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考评办法》,引导银行业机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纾困和有效信贷投入力度,为稳企业保就业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0年,全市银行业机构为14863家企业发放新增贷款331.72亿元,为4123家企业办理续贷、转贷业务71.76亿元,为793家企业办理延期展期110.14亿元。推动政策性银行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三家政策性银行共为我市企业发放贷款102.3亿元。”市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漆添给记者列出一组数据,肯定了金融部门为抗疫、推动经济复苏做出的贡献。

聚焦“六稳”“六保”,各级金融监管部门组织开展“金融暖心行动”、“金融支持百企”活动、民营小微企业“首贷”专项行动,推动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构建起多层次、宽领域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在扩大支持覆盖面、简化担保程序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信贷实现“增量扩面”。截至2020年末,我市辖区银行业机构为14863家企业发放新增贷款331.72亿元;为4123家企业办理续贷、转贷业务71.76亿元;为793家企业办理延期展期110.14亿元。

纾困解难减息让利。快速推进我省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贷款落地。银行业机构已发放纾困专项贷款36亿元,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位列全省第一,对接成功率达44.06%,贷款利率采取“先贴后补”,贷款平均年利率3.28%。

加大稳岗援企力度。截至2020年末,为2807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9.95亿元,向1339户普惠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2.14亿元。引导全市银行业机构为15339家企业提供信贷支持464.3亿元。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年利率4.94%,比年初下降46个基点,为企业减少利息支出1.8亿元。

推进地方金融产品创新。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创新推出“金税保”“惠农保”“e农保”“科技保”等纯信用模式的融资担保产品,打好产品创新“组合拳”,助力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共为963家中小微企业提供71.23亿元的贷款担保,年化担保费率低于1%,减轻企业负担约1500万元。

统筹5360万元供销资金设立“供销助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分别存入不同合作银行,按10倍的资金规模向农户提供20万元以内的无抵押、低成本、简便快捷的贷款,建立银行、补偿基金风险共担机制,全市累计完成5412户、贷款资金7.4亿元,放大倍数13.8倍。

推进政策性企业应急还贷资金体系建设,全市应急还贷资金机构为161家企业提供256笔共32.83亿元应急还贷资金,有效防范企业流动性风险,已发放资金均已按时足额回款,获得省金融监管局高度肯定。

引导银行业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推出“普惠金融卡”“快农贷”“高新贷”“科技贷”“创业担保贷款”等信贷产品,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市“普惠金融卡”累计发放29.81万张,授信额度163.70亿元;“快农贷”余额33.40亿元,比年初增加10.97亿元。

林业金融创新不断升级。出台《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龙岩市林业普惠金融服务专项实施方案(2020-2022年)》,全力推动“惠林卡”扩面增量。今年来,全市发放“惠林卡”2.94万张,用信16.78亿元,授信26.09亿元。

“三农”综合保险品种不断丰富。全面落实《“三农”综合保险“龙岩模式”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持续打造龙岩“三农”综合保险这一全国驰名的农业保险品牌。在全国首创全市农房统保、农村人口自然灾害公众责任统保和“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实现保险基础金融服务乡镇(街道)全覆盖。

打造“一产业一信贷一保险”模式,推出“中银甘薯通宝”、“菇贷通”等21个专项信贷产品;创新推出连城白鸭养殖保险、河田鸡养殖保险等17个保险产品,涉及15类特色农业产品;创新“百香果种植气象综合指数保险”,破解现场勘察定损难题;推动“生猪流水贷+政策性生猪保险”落地,有效提升种养户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将普惠金融的服务触角不断延伸,不断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创新扶贫再贷款“整村授信”模式,建立“银行+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贫困户”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全市扶贫再贷款余额11.85亿元,限额使用率为98.8%。

出台《关于开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工作的意见》《龙岩市深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建设专项行动方案》,围绕2020年末金融示范村全村农户建档面达到90%以上、农户授信面达到全村农户数的80%以上、农户用信面达到全村农户数的60%以上的目标,全力推进“986工程”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程。目前全市已有139个村达到“986”指标要求,超额完成任务;全市建立2165个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实现县、乡、村金融服务全覆盖。

健全体系

拓展多层次普惠金融供给

龙岩市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资源,大力推进直接融资,拓展多层次普惠金融供给,夯实普惠金融基础。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我市在服务“三农”、推进企业直接融资、金融服务平台、支付方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服务“三农”有新举措。依托我市农业发展公司政策、资金、渠道优势,设立市级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开发创新符合“三农”特点的担保产品,有效解决涉农企业、组织和个人融资担保难问题。截至5月31日,龙岩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中国农业银行龙岩分行为601户农户提供贷款担保,贷款担保金额为1.49亿元。

“绿色金融”有新突破。全国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在新罗区试点落地,将为该区提供2000万元碳汇损失风险保障。该试点工作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是解决林业碳汇世界难题的积极探索,在全国尚属首创,将助推我市乡村全面振兴、新时代林改及普惠金融试验区建设。

直接融资有新突破。发挥全省首创的上市推进工作专家组优势,大力推动企业上市,对全市上市后备企业和18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全面梳理,挑选11家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辅导上市。制订并推动企业上市挂牌五年规划的落实。联合发改、财政、国资、自然资源等部门推动债券发行工作,建立我市债券发行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截至2020年末,新增发行各种债券实现直接融资410.49亿元,有力支持了我市重点项目建设。

金融服务有新平台。搭建线上龙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集成线上信贷撮合、金融支付、产品宣传和在线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等功能,促进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融资需求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截至5月31日,申请企业140家,申请个人2937人,已发布需求3235笔,正在对接249笔,成功对接2526笔,授信11.32亿元。建设线下普惠金融服务中心,提供线下“一站式”“最多跑一趟”的普惠金融服务,汇聚线下信贷撮合、首贷中心、创业担保融资、“三农”综合保险、司法协同中心和政策咨询等功能。目前,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普惠金融工作专班)、普惠金融协会、乡村振兴基金会、金融司法协同中心等机构均已入驻线下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开展金融政策咨询、宣传及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

金融支付有新方式。开展移动支付示范县建设,建立示范县专人负责制,成为全省唯一一个移动支付示范县建设全覆盖的地市。“菜菜姐”生鲜平台成功接入“云闪付APP”,打造全省首个“云闪付APP”生鲜电商应用场景,上杭县建成龙岩上杭紫金矿业云闪付智慧园区,打造全国首例全场景数字企业标杆——“云闪付数字园区”,为全省推广移动支付便民工程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防范风险

优化普惠金融生态环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龙岩在推进普惠金融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着力平衡好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监测,有效控制不良资产增量,积极化解不良资产存量,提高普惠金融领域信贷资产质量,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推进金融素养教育,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健全风险防范和监管体系。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监测,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提高普惠金融领域信贷资产质量。全市38家地方金融组织未发现非法集资和涉黑涉恶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49支存量债券均无兑付及违约风险,2家网贷机构风险全面出清,去年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贷款25.07亿元,其中现金清收8.43亿元,核销13.37亿元。全市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持续保持低位运行,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构筑“信用高地”。大力推进县、乡、村、户四级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20年末,全市为59.30万户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评定信用农户33.40万户、信用村1197个、信用乡镇61个,辖区金融机构累计对35.28万户建档农户发放贷款716.04亿元,贷款余额285.86亿元,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创建率分别为56.58%、61.73%、45.52%。

推进金融素养教育。探索建设“点—线—面”相结合,全方位、广覆盖的红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围绕提升全市人民金融素养,持续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依托闽西工农银行旧址、红色农信馆等红色金融资源,建立全方位、广覆盖的红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中国证监会在我市举办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培训会议,我市在会上作了工作经验交流,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对我市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风正帆满再起航,凝心聚力齐攻坚。当前,龙岩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已形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叫得响、铺得开、有品牌、有实效的改革创新成果,成效显著。然而,改革越往后,“硬骨头”越多,因此,必须传承好红色基因,汲取实干精神,攻坚克难,奋勇前进,努力打造普惠金融改革“龙岩样板”。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郭亦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