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聚焦住房民生事业 筑造有温度的幸福之家
家是温馨的港湾,“有一处像样的房子”是人们传统观念里的安家诉求。让每个百姓实现住有所居,是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市住房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房住不炒”及“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方针,按照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建设闽西南生态型现代化城市,打造有温度的幸福龙岩”的目标要求,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等建设协同推进,住房建设成果显著。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32697套,其中保障房项目1552套、棚改安置房项目31145套;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26179套,其中保障房项目1552套,棚改安置房项目24627套;按项目分批次“集中回迁”9302套。累计完成投资约174亿元,超额完成“十三五”任务目标,保障房批量建设成为老百姓的“放心房”和“安居所”,实现了住房困难群体“住有所居”的梦想。
“十四五”期间,市住建部门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我市住房发展规划和民生保障需求,稳步推进我市住房民生事业建设。
保障房建设惠民暖心
“小区里有凉亭、有散步的栈道,儿童游乐区配套设施也很齐全,挺好的。”2016年,小蓝经过申报,拥有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公租房,在这里他经历了结婚、生孩。“周边配套有莲东中学、莲东小学、莲东市场、社区活动中心等等,交通便捷、配套设施齐全,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生活成本。”
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建设是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部分。安居乃乐业之保障,近年来,我市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谋篇布局,明确每年目标任务,统筹推进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断丰富保障房源,扩大保障范围,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让安居惠民落到实处,烙在群众心坎上。
而今,廉租房不再仅仅“廉”,保障房也不再仅仅“保”。“配套建设民生基础设施,让百姓对保障房给出了更高的评价,这样不仅可以让有住房需求的人实现安居,更能方便地生活、就业和让孩子受教育,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真正把惠民政策用在人们最需要的地方,幸福感上升。”龙岩市安居住宅建设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蓝茂瑞说。
与此同时,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简称市住建局)不断完善保障制度,规范保障房对象的准入和管理。完善住房保障制度,降低了住房保障准入门槛,将城镇低保、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新就业无房职工与在市区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均纳入保障,将一线环卫工人、公交司机、青年教师、青年医生、青年干警及公安协警等纳入分类保障对象,简化了准入审核,有效提高了住房保障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中心城市出台了《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岩中心城市主城区保障性住房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龙岩中心城区主城区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探索龙岩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分类保障加快配租步伐的通知》,共出台制度16项。历年累计向5652户廉租房、公租房租赁户发放保障房货币补贴1226.03万元。
通过建立健全公租房审核机制,规范准入标准,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家庭进入轮候,严格按照轮候序号组织选房活动,加强保障房建设分配管理,做到精准保障。中心城区13个保障房小区实现物业进驻全覆盖,为保障房住户提供全天候安全保障和物业服务,规范小区管理,不断提升小区服务质量。
我市已建立保障性住房常态化网上申请受理机制。为确保中心城区住房保障工作有序推进,实现了住房保障移动端申请在e龙岩手机App上线,住房困难家庭通过e龙岩手机App即可申请保障性住房或住房租赁补贴,使信息填报更加便捷,同时免除群众来回奔波递交纸质材料,申请家庭也可随时查询个人审核进度,发挥互联网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群众申请住房保障“最多跑一趟”。
正是像这样,关爱各类群体的真惠民工程在龙岩的不断实践,让我们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年复一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这一民生工程的接力棒,在龙岩以更加铿锵的步伐传递着温暖,暖流由一间间保障房汇集涌动。
老旧小区换新颜
“这边的围墙已严重风化,出现倾斜,部分围墙垂直面最大的倾斜度达40多厘米,我们把所内近300米的危旧围墙全部拆除重建,目前所内围墙基本重建完成,原来路面也是坑坑洼洼的,出行很不方便,现在近8000平方米的路面进行‘白改黑’……”近日,记者来到新罗区东城街道松涛社区龙岩市干休所小区,眼前,经过修缮后,精而特、净而美、悠而乐的居住环境正以崭新的容颜呈现在居民面前,老同志们直呼这一切“看得见的幸福”来得有点突然。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旧貌焕新颜的发展工程,也是改善居住环境的民生福祉工程,是关乎广大人民群众“通往幸福生活的最后100米”。2019年以来,我市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福建省、龙岩市相继出台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为老旧小区改造按下加速键。我市老旧小区改造根据“先民生后提升、先地下后地上、先功能后景观”的原则,以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威胁居民居住安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从群众最关心的方面着力,从群众最迫切的地方着手,按照“一小区一方案”的要求合理确定改造内容,主要以基础类改造内容为主,实现“路平、地净、灯亮、管通”,在保基本的基础上,实施完善类、提升类改造。通过全面改造,把老旧小区改造成基础设施完善、居住环境整洁、社区服务配套、管理机制长效、文明和谐的宜居小区。
老旧小区不仅仅是物质空间,也是城市市井文化的精神空间,让老住户能在城市的革新中有参与感和尊严感。目前,全市已经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21个,累计涉及楼房979栋,13583户居民直接受惠。
老旧小区,改善的是环境,凝聚的是民心。我市正高质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各项设施,补齐功能短板,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依然行进在路上,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加码。
党建引领聚拢民心民意
6月14日,端午节,西城街道金桥社区万福城小区14号楼的章国平和爱人正乐呵呵地边择四季豆边看电视。
章国平是去年4月底,回迁万福城小区的居民。“刚搬进来,物业不让摩托车、电动车进小区,我们就跟相关部门反映,很快他们就帮我们解决了,原来独门独栋,有什么事都得自己来,现在年纪大了,住进亮堂的新房,有地方打牌,有绿地散步,小孩子在小区跑也很安全,知足啊!”站在窗台,章国平掩藏不住内心的喜悦,竖起大拇指说。采访时,章国平的话里传递出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今的安置房跟商品房几乎没有差别,党和政府时刻关心着安置房建设,我们住得很安心。”
一项项安居住房建设工程,肩负起我市改善民生的重任,温暖滋润着百姓的心田。“回迁率大幅提升,离不开‘党建引领建设回迁’起到的作用。”金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廖香萍说。
2020年11月1日,市委书记李建成调研中心城市安置房项目建设回迁工作时,提出要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党建引领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和顺利回迁,加强社区治理,构建功能完善、舒适宜居和有温度的幸福小区。于是,市住建局立即响应,联合新罗区委、区政府及相关街道、社区、安居公司全面推进安置房项目“兼合式”党支部建设,在黄邦小区、小洋祥和家苑、大洋文苑小区等项目成立了建设服务型“兼合式”党支部,由项目业主单位、代建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党员组成的建设服务型“兼合式”党支部,抓好项目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等管理控制,协调处理建设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在万福城小区、龙辉小区、小洋祥和家苑等近期回迁的小区成立了回迁服务型“兼合式”党支部,由社区、回迁户、项目业主单位和代建单位的党员代表构成,发挥党员在安置房项目建设和回迁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党建引领,如沐春风。电梯前室防火门过窄不方便使用,建议改造加宽;地下停车场与电梯前室之间设置台阶,不利于行动不便的人员通行;三个独立住宅分区的伸缩门,建议改设实体大门……回迁过程中,针对回迁户提出的建议,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等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和技术专家深入调研,落实具体解决方案,并联合回迁服务型“兼合式”党支部的党员干部积极协调、改造、提升,就为了安置户能快乐回迁。
“之前做回迁工作不容易,都要三番五次催促业主回迁,现在业主不仅主动回迁,还自发组建舞蹈队,太极健身队为回迁助兴。回迁场面,载歌载舞,一片喜气祥和。”廖香萍说。
“小区绿化要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共享性和实用性。通过景观设计,赋予安置房新的生命。”黄邦小区(安置房)不少业主建议。为了保证工程建筑质量,负责该项目建设的龙岩市安居住宅建设有限公司工程部、党群部及设计单位、施工项目部、监理部相关人员,几经讨论。在实施工程建设中,龙岩市安居住宅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建设单位,大处着眼注重工程建设质量,小处着想注重住房建设实用性和人性化服务。
为响应群众期盼,围绕努力提升安置房住户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设安全、宜居、便捷的安置房小区,打造有温度的幸福龙岩的目标。市住建局下发《关于开展安置房项目设计施工与群众期望存在落差自查自纠的通知》,对自2018年来已回迁项目、当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在建或尚未开工项目和已初步形成方案项目结合百姓历年来的投诉开展自纠自查,重点排查存在安全隐患、功能缺失、配套不够齐全、设计不够人性化、施工质量有欠缺等问题,要求明确每个项目、每个问题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整改情况受到群众好评。
数十年间,郊区荒地变城区,棚户区上“长”出高楼和绿地……龙岩始终坚持“温度”与“力度”并举,一代代人的生活,就此发生深刻的改变,不变的是群众与日俱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版除署名图片外,均由傅晓君 采写、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