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人民的好“财神”——饶才富
他,只是农行50多万员工中的普通一员,名字却早已传遍大江南北,他的事迹和精神鼓舞着农行系统乃至整个金融业;他的工作单位,只是农行遍布城乡网点中的一个,却引起全国金融界的瞩目。他就是农行新罗支行红坊营业所原主任——饶才富。
饶才富,1937年8月出生,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参加信用社工作,1981年从信用社调任农行红坊营业所主任,这一干就是二十几个春秋。他经手发放贷款3300多笔,累计金额达2.8亿元,没有发生一笔逾期、呆滞、呆账,并收回历史遗留的“两呆”贷款129万元,被誉为信贷管理的奇迹。
饶才富的业绩在新中国金融史上可谓彪炳史册,为他赢得了无数光环!1998年,他被中央金融工委授予“全国金融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十大杰出职工”、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被中央金融工委、中国人民银行等4部委联合授予“全国金融劳动模范”,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1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1年当选为“60年农行十大人物”。虽然鲜花和荣誉环绕,但饶才富始终保持着一名普通劳动者的本色。他常说:“工作是大家做的,荣誉却归我一个,我心很不安。”
心系群众,尽职尽责,他用全部心血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
他到所里任职是1981年。农村大地改革开放春风初沐。红坊镇还是个“空壳”镇,全镇找不出一家像样的企业,农民人均收入不足100元,营业所各项存款仅190万元。万事待兴,哪儿不需要钱?钱,掏给谁谁不愿意?可饶才富谨慎地背着“财神”口袋,精心地为“钱”找着“婆家”。
“我们农行干部,要是不为地方经济发展尽心尽力,那就是失职。”饶才富始终把甘当公仆、奉献社会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饶才富所在的营业所发放3300多笔贷款,有力地支持了11个农业基地和1000多家大小企业,红坊水电站、红坊铁合金厂、红坊煤炭公司、红坊耐火材料厂、南阳塑料厂、水泥纸袋厂等一批骨干企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为红坊镇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集体经济上去了,饶才富又想方设法帮助乡亲们开拓致富门路。红坊镇有着丰富的山区资源,但农民不懂得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在东埔村,他以超前的环保意识启发乡亲们:“我们身在山区,靠山吃山先要养山。只有把山养好了,才能富起来。”没有人记得清楚,红坊的父老乡亲们是怎么富起来的,但红坊分理处的同志们明白:为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饶才富不知走过多少山路,踩过多少农家门槛,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
红坊镇,昔日老区的贫困镇,今天已成为闽西经济最发达的乡镇之一。饶才富深深地爱着红土地的人们,村民们也把饶才富看成他们心中的“财神”。2000年“五一”节,饶才富进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乡亲们自发组织起腰鼓队、鲜花队到红坊营业所欢送饶才富,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
脚踏实地,化解风险,他以一片赤诚确保一方金融平安
饶才富,农民的儿子。根植厚土,什么风也吹不动。他认准一点:“银行的钱是国家的钱,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一分也不能流失。”
正是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在工作实践中掌握了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艺术。在他收回的5000多笔贷款、盘活的129万元历史遗留不良贷款中,没有一笔对簿公堂诉诸法律,银行与贷户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信用关系,银行和地方经济得到同步快速发展。
1981年,饶才富接手红坊营业所主任工作时,就碰上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体制改革,原来的生产队解散了,红坊营业所贷给生产队的45万元债务一下子被悬空。有人担心这笔钱要不回来了。饶才富没有推卸,也没有放松,而是亲自和所里的一位员工利用晚上时间,到生产队协同清理账目,请人把集体的拖拉机、打谷机、耕牛等进行资产评估。在原生产队干部的支持下,把涉及189个生产队的债务,分别落实到了5000多个农户名下。此后,饶才富又和所里同志不辞辛劳,挨家挨户动员还贷,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有时为了几元贷款,他会翻山越岭往返几趟。有人劝他:“老饶,算了吧!不是你放的款,收不回来也不是你的责任,何必那么较真?”“这是国家和人民的钱,再难我也要把它收回来!” 饶才富的回答掷地有声。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饶才富终于把这些不良贷款一分不少地收了回来,红坊营业所也在全市第一个实现了“无呆滞、无呆账贷款,利息全部收回”的目标。
1984年,红坊镇的84万元世行贷款到期了。一些农户认为,世界银行的钱,天高皇帝远,可以不还。当时贷款面十分分散,收贷工作也十分困难。但饶才富认为贷款第一重要的是信誉,贷款必还,一分也不能少。他带着信贷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并将情况及时向镇领导汇报,取得了镇政府的支持。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终于全部收回了贷款本息,红坊营业所成为福建省唯一一个如数收回世行贷款的营业所。
饶才富常说,事先看准的项目,只要理到、心到、情到,没有收不回的贷款。凭着这个信念,他使一笔笔可能发生呆滞、呆账的贷款化险为夷。
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他以一身正气,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崇高形象
乡镇营业所主任,一方“财神”,在别人眼里是个“肥缺”。但饶才富明白,自己是为国家和百姓当“财神”,绝无权营私。这些年不少在饶才富的帮助和扶持下富裕起来的业主和村民,常想报恩都被饶才富谢绝。
一天傍晚,一位得到贷款搞运输的个体户来到饶才富家,趁老饶不注意将一个装有1000元的信封放到卫生间里。个体户走后,饶才富发现了这笔钱,当即打电话要他拿回去,对方怎么也不肯。第二天一上班,饶才富便将这笔钱存入这位个体户个人的户头,替他偿还尚未到期的贷款。
饶才富有句名言:“不贪不占,什么事情都好办。”他经常提醒自己,既要过好人情关,也要过好金钱关。红坊是个产煤区,许多小窑主以送空股、分厚利的许诺,试图在资金上取得饶才富的支持,饶才富终不为所动。
一次,饶才富一位开小煤窑的朋友想贷款,但又不符合条件,他得知饶才富的儿子想学开车,便私下汇了2000元到某培训中心替他交了报名费。饶才富知道后,不仅不给办理贷款,还批评了这位朋友,也没有让儿子去学开车。有的个体户、私营企业为了扩大贷款规模,私下里往饶才富家送红包,少则千元,多则上万元,都被饶才富挡了回去。
在红坊,老饶不吃请、不受礼的清廉之风,群众有口皆碑。红坊紫金水泥集团公司总经理郑秋木深情地说:“紫金集团是农行一手扶持发展起来的。饶才富每个月都要来我们厂,可十几年来他没在企业吃过一餐饭。以前紫金牌水泥十分紧俏,他也从没向企业写过一张条子,要过一吨水泥。”
饶才富对贿赂“无情无义”,对乡亲、对营业所的职工是有难必帮,温暖有加,连上级发给他的奖金,他都送到食堂补贴员工的伙食。饶才富用实际行动塑造了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了干部群众的赞誉,人们称他是“不受香火的好财神”。
2019年4月,饶才富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农行人奋进、前行……
人民的好“财神”——饶才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