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传统村落”添新颜
□ 记者 郑秋生 图文
新罗区白沙镇营边村,2018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6月21日,记者行走在这里探访,不时对这个无不浸透着营边人文气息和传统魅力的古朴村落感到惊叹。
营边村距龙岩中心城区约50公里,依山面水,整个古村落沿大溪河呈长条形分布,村支部书记詹小红告诉记者,大溪是九龙江的源头,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水上交通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营边曾经是新罗区最大的水陆中转站。大溪水抚育了世世代代的营边人,也成就并见证了营边的繁华。横卧于大溪河上的古榕和耸立在溪岸边的高大古杉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营边的历史沧桑。
穿过溪边古建筑的门廊是直达溪岸码头的专用石阶路,沿着石阶路,穿过古民居门楼,仰望高大的土碉楼,行进在古民居巷口狭小的石墙间,观赏民居内的花窗、石刻、浮雕,仿佛置身于中华传统建筑艺术的画廊,令人叹为观止,也让人勾起一丝淡淡的乡愁。营边村内有数十座明清古建筑,其建筑风格独特,技艺精湛,而保护完好的营边书院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该村抓住乡村振兴有利契机,争取上级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沿河栈道800多米,农民公园凉亭4个,停车场1处,公厕2座,下寨沿河道路硬化及护栏安装900米左右。记者在该村见证了“环境未被破坏、现代建设缓慢、保留真山真水、文化底蕴深厚、乡愁情感浓烈”,既留住了乡愁,又发展了乡村的“传统村落”新典范。做为古村落历史文化象征的古民居群,该村正对村里的古建筑不断进行修缮和抢救性保护,使前人遗留下来的这一人文宝贵财富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