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硬道理
——漳平全力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产业经济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记者 李吉湖 程璧晖 赖韦元 通讯员 陈俊毅
6月10日,记者来到漳平工业园区登榜标准化厂房项目现场,只见十余幢统一规格的厂房建筑已建设完成,工人们正在进行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厂房及办公楼内,已有不少企业入驻,正进行紧张忙碌的生产。
“漳平工业园区登榜标准化厂房项目是漳平市全力打造的产业平台项目,同时也是盘活闲置工业用地‘腾笼换鸟’的重要成果,自2018年12月动工以来,目前已基本建设完成,实行边建设边招商,已签约入驻6家企业。”正在现场的漳平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李昌平介绍。登榜标准化厂房项目占地108亩,总投资1.8亿元,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含3幢单层钢构厂房(可设吊车),9幢多层框架厂房、2幢办公楼,该标准化厂房主要是适合电子、机械和轻纺产业企业入驻,已吸引乐易家具、金祥环保、九彩塑业、福龙膜科技、弗仕德环保、菲特环保拎包入驻,其中2021年签约入驻4家,规模以上企业1家。
漳平工业园区登榜标准化厂房项目建设是漳平市全力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的体现。近年来,漳平市认真贯彻落实省、龙岩市关于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的重大工作部署,围绕“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生态漳平”这一发展定位,紧盯“把漳平工业园区打造成区域领先的标准化园区”目标,突出“产城人”核心要素,持续深化已完成整合托管的“一园带四区”建设模式,以项目化推进工作落实机制为抓手,大力实施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通过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建设、营商环境精神,加快推进建设生态、智慧、集约、高效、安全园区,为漳平产业经济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带动作用。
建设标准化厂房,实现“筑巢引凤”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标准化厂房是“孵化”新业态、新产业的重要平台。自2017年以来,漳平市为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通过盘活闲置用地,投资4.3亿元,分别在当地建设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漳平工业园区富山标准化厂房和漳平工业园区登榜标准化厂房,进一步降低入驻企业运营成本,缩短企业建设期。
漳平蒙发利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是已经入驻漳平富山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的一家企业,提起漳平标准化厂房建设工作,该企业副厂长占丰亮赞不绝口,他说,“在企业入驻漳平过程中,当地政府和部门给我们很大的支持,水电气配置完整,我们直接拎包入驻,这给我们企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们从入驻到投产,只花了25天左右的时间。”
富山标准化厂房项目是漳平另一个重要标准化厂房厂区,总投资2.5亿元,该项目占地面积173亩,分为木竹制品区、轻工制品区及食品加工区,目前已签约入驻17个项目,上规项目8个。
为帮助入驻企业顺利入驻投产,漳平市在标准化厂房建设过程中推行“轻资产运营、拎包式入驻、保姆式服务”模式,切实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让干部沉到服务项目一线,在服务企业一线比形象,在项目推进一线比作为。同时,漳平市通过建立会商制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出政策、抓服务,做好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要素保障,加大项目落地服务工作,切实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夯实基础设施,强健“筋骨血脉”
近日,记者在位于漳平登榜工业园区的乔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各条生产线马力全开,正全力生产新一批订单。乔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省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2.3亿元,年可产压敏电阻及其他产品54亿片(只)、微波介电瓷粉5000吨。该企业从19年上半年开始建设到下半年建成投产,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其中,前期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该公司总经理颜非介绍,乔光电子2019年4月开始基建,到2019年年底上规模,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及各个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园区的配套的基础设施,水电气非常完善,才使企业有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基建到上规模。
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漳平市努力为项目和企业实现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供气、道路、通信、场地平整等“七通一平”,保障水电线路均铺设至企业门口,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为园区内企业基本需求提供保障。
目前,登榜产业园路网基本建成,实现南北互通、横纵互联;钢铁产业园区累计完成挖方900万立方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新材料产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基本完备,二期启动开发建设;园区实现了集中供热供气全覆盖,现有用热企业18家。仅2020一年,漳平市共实施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8个,总投资14.24亿元。2021年计划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2个,计划投资7.97亿元。
推行“妈妈式”服务,造就“发展实力”
日前,漳平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推行“妈妈式”服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活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市推行“妈妈式”服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活动,进一步优化漳平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营商环境的打造是漳平市当前重点推进的工作。漳平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聚集市场主体关切,加快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提升,升级“保姆式”为“妈妈式”服务,聚焦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痛点”“难点”,切实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补齐短板,提高效率,激发市场发展活力,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在此过程中,漳平市积极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做优做强“三服务一信心”党建品牌,深入推行驻企特派员、“我来跑”企业代办服务队,做好生产要素保障工作,协调解决企业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着力做好“引人、育人、造人”计划,落实落细用工服务11条措施,做强人力资源市场,帮助企业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聚焦产业项目,注入“源头活水”
“产业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对地方发展有着带动性作用。”秉承着这样的发展理念,漳平市围绕“3+N”产业布局,立足区域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环境承载能力,重点培育发展钢铁机械制造、新材料、建材等三大产业,加快木竹加工、轻纺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加速形成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和规模效应。2021年1至4月,园区主导产业总产值44.4亿元,占园区总产值76.1%。
招商方面,漳平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把“两区”、长三角作为招商引资主阵地。围绕钢铁机械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建材产业,依托产业基础招商,加强产业链招商,突出园区平台招商,强化大型展会招商,提升标准化厂房使用率。2020年,工业园区新签约落地项目19个、总投资17.1亿元。2021年以来园区新签约项目11个,总投资4.9亿元。
此外,漳平市还深入实施“双培育”和“经济新增长点”行动。扶强做大现有天守、木村2个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推动协龙、东腾、九鼎等一批基础好、有潜力的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支持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打造九鼎氟化工、冠鑫新材料、锦源盛磨料、乔光电子等一批细分行业“单项冠军”企业。推动龙钢、惠丰、泰然等一批强链、补链项目加快建设。
(图片来源:漳平市融媒体中心 漳平工业园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