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扬鞭正当时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武平探索
□ 记者 林琳 王仰华 石芳 通讯员 林承梅 王发祥
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福建省首个县域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在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中,武平县交上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近年来,“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县,围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实施“融入两区、生态立县、产业兴城、旅游富民”县域发展战略,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各领域,闯出一条生态环境高颜值、经济发展高素质、乡村振兴高水平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成就了高颜值发展的一个又一个丰年。
厚植优势 赋能绿色经济发展
近年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奔着“来武平·我氧你”这句时尚口号慕名而来,他们沉浸在美丽的湖光山色中,品尝地道美食尽享味蕾欢娱,加入红色游、乡村游、文化游邂逅诗和远方,一同感受武平的魅力。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是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抓起、亲自主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2001年,全国林改在捷文策源。“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武平林改使林业走上释放农村生产力、激活林农积极性、建设美丽中国的改革发展之路。
山横翠微添新绿,人耕林下富有余。20年来,武平县继承和弘扬“敢为人先,接力奋斗”的林改首创精神,厚植发展优势,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各个领域,激活了强大发展新动能,处处彰显出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
守护好天蓝、水绿、地净、气新的生态家园,把武平的美刻在山水之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7%,荣登“中国天然氧吧”榜首;成功打造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梁野山国家森林步道、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三张国家级生态名片;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等一系列国字号殊荣。
借力林改春风,把武平的美画在城市乡村:尝到甜头的武平人民倍加珍惜“全国林改第一县”的荣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县域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式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连续五年荣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
向生态要效益,推动乡村振兴,把武平的美写在百姓脸上:林下经济风生水起,累计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121家,建成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85个。2020年林下经济实现产值36.5亿元,户均增收约5万元;积极探索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新路,“产业兴、生态美、村庄靓、百姓富”的“十五朵金花”竞相绽放,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笑容越来越灿烂。
积极融入 打造大湾区入闽桥头堡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龙岩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合作试验区。这个夏天,我们走进武平采访,切身感受到该县在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方面已经做了一些有效尝试。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0年武平县完成新签约项目85个,其中52个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入闽创新创业的“桥头堡”,形成了与大湾区互补联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今年5月23日,央视新闻联播《老区+湾区 福建龙岩步入发展新阶段》中,就重点报道武平县近年来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和成效。
一个山区小县城,何以得到众多粤港澳大湾区企业青睐?“一等二看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新型显示产业园墙上张贴的一句话,解答了这个疑问。
“跳出武平谋超越,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谋划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武平县积极倡导“闯广东”“学厦门”,主攻粤港澳大湾区和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将“融入两区”确定为县域经济发展首位战略,特别是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招商引资主战场,从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一台引擎中汲取能量。
2020年,武平县把以新型显示为重点的信息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立足毗邻广东的区位优势和中央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优势,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招商引资主战场,引进一大批新型显示产业项目,积极扶持发展壮大,着力构建总量规模大、产业布局优、链条构架全、创新能力强的信息产业链,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合作基地和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
从2008年起,第一家印制电路板(PCB)企业入驻武平,到2020年以新型显示为重点的信息产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实现产值45.22亿元。武平实现半导体显示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有到强,逐步形成半导体显示产业上下游全产业链。
在新显行业,“协同创新”“上下游协作”“抱团创新”成为共识,吸引了粤港澳大湾区新型显示企业纷纷涌入,背光源、触摸屏及显示模组等一大批新型显示企业抱团建链补链式入驻武平,以新型显示为重点的信息产业日益呈现蓬勃态势。
产业兴城,项目为王。目前,武平县正以打造百亿产业、两个百亿园区、百家亿元企业“四个百亿”工程为目标,致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以数字产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和建筑业为重点的“516”现代产业新体系。省级高新区已引进落户企业95家,其中亿元产值企业2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8家,绿色生态产业聚集效应日益显现。
优质服务 以开放姿态拥抱未来
希恩凯电子2019年4月落地武平县省级科技孵化器,同年8月实现投产、11月上规。该项目从签约到实现上规,仅用半年时间,是武平实现招商项目快速入驻达产、“孵化—培育—壮大”的有效探索。
筑巢引凤,以诚感人。武平县坚持“服务企业和项目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加速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逐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让企业家在武平放心投资、舒心创业、安心发展——
聚焦项目建设“难点”问题,用好用活重点项目特派员、重点项目证书、招商引资项目审批代理等推进机制,助力项目快速落地建设见成效。
抓好园区标准化建设,规划3年新建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今年开工新建省级科技孵化器三期、光电信息产业园共33.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同步建设职工宿舍、学校、公园等配套设施,建设产业化、生活化、生态化的园区。全县帮助企业招工超过2000人,有效帮助企业解决招用工难题。
将每月10日定为“企业服务日”,通过常态化开展专项活动,建立健全更加紧密的亲清政商关系、更加高效的政企互动机制、更加务实的帮扶服务机制,切实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武平县做精做美城区、做优做特景区、做大做强园区,深化城区景区园区“三区联动”,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武平面貌焕然一新,县城核心区面积扩大至28平方公里。随着城市配套功能日益完善,百姓生活更加幸福、营商环境更加优质、经济发展底气更足、一个城市的气质和吸聚能力更加彰显。
5G高频压合生产企业金普达电子的母公司把总部落户到武平;液晶显示屏生产企业希恩凯决定将位于广东的生产中心完全转移到武平……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到武平投资兴业、安家落户。走进武平采访,但见梁野大地处处春潮涌动,一股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创业干事激情扑面而来。
“每当有朋友问在武平投资是否值得,我都会说,来我的工厂看看,一看就等于吃下‘定心丸’。”“武平的营商环境好、服务到位,而且当时武平正在打造新显企业,所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武平。”企业家的感受最真实,一番番真挚的话语让大家感同身受。
本版图片由中共武平县委宣传部 武平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