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金融从这里走来


闽西是中央苏区核心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金融实验区,最早的红色银行上杭蛟洋农民银行的诞生地,全国最早一批红色信用社永定县太平区、丰田区和上杭北四区信用合作社的创办地、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的前身闽西工农银行旧址所在地,全国最早红色信用社纸币、红色银行股票也在这里发行。闽西这片红色热土,也是中国红色金融家的摇篮,走出了阮山、曹菊如、黄亚光、赖祖烈、邓子恢等一大批共和国金融先驱。

闽西,被誉为“共和国金融的发祥地”、“共和国金融家的摇篮”。

上杭县蛟洋农民银行——中央苏区最早成立的红色银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领导当地农民摧毁反动金融组织,废除高利贷,帮助贫苦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并支援革命战争,蛟洋农民银行应运而生。

1927年冬,傅柏翠在蛟洋文昌阁下的义合公祠(即现在的蛟洋小学所在地)带领3个工作人员创办开业。当时,蛟洋苏区农会带领村民上山砍伐杉木出售,得款8000银元,从中提取出2000银元作为开办上杭县蛟洋农民银行的资金。该行成立后,发行流通券4000元,面额有1元、2角两种。农会工作人员和乡农民自卫队队员的津贴均用此流通券支付。此流通券主要在上杭蛟洋、古田,龙岩大池、小池以及连城庙前、新泉、莒溪等周边乡镇流通使用。

上杭县蛟洋农民银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央苏区率先成立的第一家红色银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闽西苏区资金流通的局限,便利了当地农民的贸易交易,为苏区根据地的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和保障。

虽然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摧毁下,它仅运营了半年多时间,但犹如星星之火,点燃了全国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金融的火种,一批红色金融机构相继创建。1928 年2月海陆丰根据地建立了劳动银行,1928年春湘南耒阳县工农兵政府率先发行纸币“劳动券”和井冈山根据地创立了造币厂,1929年8月建立了东固平民银行……

永定太平区、丰田区信用合作社——全国最早的一批红色信用合作社

1929年10月26日,永定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湖雷庆兴寺召开,宣布正式成立永定县苏维埃政府。会议通过了《县苏维埃目前最低的施政纲要》,其中第四项就是“统一度量衡及币制”。为了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融通苏区经济,保障群众生活,巩固人民政权,在中共闽西特委倡导创办信用合作社的背景下,永定太平区和丰田区率先响应,于同年10月至11月相继成立信用合作社,它们和上杭县北四区信用合作社成为全国最早成立的红色信用合作社。永定太平区、丰田区信用合作社具有成立时间最早,覆盖面广,留存的文物多等特点。

1929年10月,永定县太平区苏维埃政府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信用合作社——太平区信用合作社,社址在高陂镇黄田茂龙楼。该社发行了壹元、伍角、贰角纸币,由太平区委、区苏委托在上海开设“林裕隆”号条丝烟烟行的经理林涤新代为印制。票面图案为西陂天后宫,共一万张,折合金额10000元。1931年7月,国民党军队进攻虎岗后,信用合作社被迫于当年冬停止营业,但纸币一直流通使用到1932年下半年,至今保存了该社的木刻圆印(现在古田会议纪念馆收藏)。

1929年11月,赖祖烈、阮山在永定县丰田里湖雷乡成立了信用合作社——湖雷信用合作社(也称第一区或第三区、丰田区信用合作社)。旧址是湖雷新街新盛昌店。该社以募股方式筹集,由群众个人占40%、商店占60%认购,仅募集了3000元。于1930年2月15日开始发行银毫票,面额有壹毫、贰毫、伍毫3种,由永定湖雷进化社印制。目前仅发现面额“壹毫”纸币三张半(其中一张残缺仅存一半),现在由永定区博物馆收藏。

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龙岩召开,成立了闽西苏维埃政府。会议总结了太平区、丰田区等信用合作社的建设经验,要求“普遍发展信用合作社组织”,制定了《合作社条例》、《取缔纸币条例》等,在苏维埃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信用社发展快速,至1931年9月,永定全县十个苏区先后创办了9个信用合作社,共有基金10528元。

闽西工农银行——我党建立的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1930年9月,闽西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总结了闽西苏区3年来的革命斗争经验,决定进一步加强金融工作,旨在冲破敌人经济封锁、加强根据地经济建设以及支援革命战争,决定以招股方式设立闽西工农银行。

会后将成立银行的决定布告全区,宣布了阮山、张涌滨、曹菊如、邓子恢、兰为仁、赖祖烈、黄维仁等七人为银行委员会委员,阮山为主任委员,并立即进行筹备工作。同年11月7日十月革命节,在龙岩城下井巷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典礼。根据代表大会决定,闽西工农银行资金为二十万元,由工农群众入股募集。二十万元分为二十万股,每股一元。闽西工农银行成立后,随即印制发行壹角、贰角、壹圆等面额纸币,并通令取缔非法流通的劣币。

闽西工农银行是闽西苏维埃政府领导下的金融机构,旨在“调整金融,保存现金,发展社会经济,实行低利借贷”。其营业范围按银行规定有存款、放款、代理金库、汇兑、买期票、买卖金银、发行纸币、铸造铜币、储蓄等业务,但由于条件限制,汇总、储蓄及铸造铜币等未能开展。

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闽西工农银行几经搬迁,先后在新罗大池、永定虎岗、上杭白砂、汀州城兆征路办公营业。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行长阮山调往中央教育部任秘书兼社会教育局长,曹菊如、陈寄今调瑞金协助毛泽民创办国家银行,国家银行成立时用的就是闽西工农银行的这套制度和人员。

国家银行福建省分行——第一家国家银行分行

1932年春,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在长汀县城成立,中华苏维埃政府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决定在长汀建立中华苏维埃政府国家银行福建省分行,位于长汀县城水东街,以闽西工农银行的人员和设备为基础创办。主要业务活动是统一福建省苏区财政,建立福建省苏区金库制度,办理金银兑换,组织存贷款,发行中华苏维埃印制的钞票、公债等。

福建省分行还设造了一个熔银厂,把收兑来的金银器具熔成饼后,送往设在江西瑞金县的中央造币厂铸造银元、银角,或熔成一两、二两、三两、五两、十两的金条,便于对白区的贸易。省分行还负责红白区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对活跃福建苏区经济,繁荣城乡市场,促进工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作用。

1932年4月,以闽西工农银行的人员、资金为基础,在汀州水东街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福建省分行,省苏内务部长兼任行长,赖祖烈、阮德中、阮德犹调福建省分行工作,闽西工农银行的机构继续保留,张沛杵任行长。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闽西工农银行随省委、省苏、省军区机关退往梁屋头、东陂等地,银行人员编入部队在四都山区开展游击战争。

龙岩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国家第二批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

进入新时代,闽西金融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奋力推进金融改革。2019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福建(宁德、龙岩)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方案,龙岩正式成为第二批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

两年多来,老区龙岩乘着改革的东风,积极稳妥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社会信用体系更加完善,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明显提高,初步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龙岩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诸多改革受到国家、省有关部门肯定,累计7项改革在全国或全省推广。其中,龙岩创新推出的“普惠金融·惠林卡”、三农综合保险及其升级版等2项改革在全国推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986工程”、“五位一体”林业金融服务体系、供销助农风险补偿机制等5项改革在全省推广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