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首家兵工厂
山塘兵工厂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个兵工厂,位于龙岩新罗区江山镇山塘村,设在一幢依山而建的廖氏宗祠务本堂里。大门上依然清晰可见“我们一定革命到底”的红军标语。这座明末清初的土木结构四合院,四面环山,很是隐蔽。
1926年10月,郭滴人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结业后回到龙岩,在江山、小池等地秘密活动。1927年4月,在山塘村成立了岩西北第一个农会。7月,为解决武器装备问题,内江山遵照郭滴人的指示,采取“自力更生”的办法,在山塘村建立兵工厂,主要修理和生产各种武器。9月初,郭滴人派廖秀考通过上杭蛟洋傅柏翠联系,请来广东刘益和等五位制枪师傅。由于师傅们的努力和全乡群众的大力支持,不久就造出了17支“漏底枪”和一批子弹、手榴弹、土炮,武装了乡赤卫团。由廖柏清任团长。10月23日,山塘农会趁群众“拜姑婆”敬神集会举行暴动,后因被敌郭淮英侦知,团长廖柏清及其兄廖柏英当场被杀害。为保护兵工厂继续生产,在山塘党支部郭勤芳、廖秀芳领导下,兵工厂连夜转移至“睡美人”山下的“纸寮坑”,继续生产枪支、手榴弹。生产武器除供给内江山各地方武装队外,还供给其他区乡地方部队和县赤卫队使用,山塘造的“漏底枪”“新钟”单响枪支,遍及全县各地方武装,使各部队增强战斗力,有力地打击消灭敌人,特别是为1928年3月东肖后田暴动提供了武器弹药装备。
1929年5月中旬,毛泽东、朱德避开赣敌锋芒,再度入闽,并与郭滴人联系枪支弹药补给问题,筹措武器及子弹、手榴弹以应对战斗之需。朱德率部队经过山塘村时,查看了山塘兵工厂生产情况。
1930年3月24日,闽西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军事问题决议案》,指出“闽西政府办修械厂、子弹厂,以增加武器”。1930年8月,闽西特委决定在龙岩湖洋建立闽西红军兵工厂,山塘兵工厂将人员、设备迁入湖洋闽西红军兵工厂。同年12月迁往永定虎岗,改称“闽粤赣军区兵工厂”,毛泽民任厂长。1931年夏,闽粤赣军区兵工厂再迁往长汀四都。同年冬,改为“福建军区兵工厂”,增设木工股、炸药科。1932年4月,红军东征漳州大获全胜,缴获了大批军工器材,部分装备了福建军区兵工厂,使兵工厂如虎添翼。1932年,福建军区兵工厂迁到汀州,不久又迁往瑞金平头寨。1933年初,与江西瑞金的官田修械所合并成立中央兵工总厂。此时全厂职工达1000多人。至1934年下半年,不仅能修理各式枪炮,还能生产地雷、手榴弹、迫击炮弹和多种子弹。
龙岩监狱干警 林镇侨:
山塘兵工厂见证了中央苏区军民融合的发展和演变,它不仅是中国革命军工企业的发祥地、军民融合企业最早的策源地,还是红色兵工厂发展的一个历史“缩影”,为农民武装暴动、红军三打龙岩城提供了枪支弹药保障。
通过阅读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政治忠诚,作为监狱干警,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监狱综合治理等结合起来,扎实抓好学习教育、查纠整改、总结提升“三个环节”,进一步增强防范意识、自省意识、红线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党的监狱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 施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