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
——革命历史剧《绝密使命》观后感
□ 廖素清
近段时间以来,收看《绝密使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每当主题曲响起,总是感慨万千。剧中,先辈们用“忠诚”和“信仰”,展现了交通员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给荧屏前的广大党员干部上了最真实最生动的一次党课。
我对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是熟悉的,和中央红色交通线入闽首站伯公凹烈士后代阿敦是朋友,都是红色闽西宣讲团的宣讲员。作为革命后代的我们,对战火纷飞的年代,对战争的惨烈,对与敌斗争的艰巨,比同代人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与感受。
《绝密使命》把这段隐秘而又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呈现在我们眼前。面对敌人“不给赤区粒米勺水之接济,片纸只鸟之通过”的严密封锁令,在共产党领导下,许多普普通通的农民成为英勇无畏的红色交通员。剧中人物潘雨青以船夫的身份为掩护,通过用巧计帮兄弟赎回船只、借打捞之举勇藏我党情报机密、借送鱼之名冒险向上级传递信息等。邹氏兄弟及其族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先后传递了许多重要情报,运送了许多重要物资,护送过包括数十位党的重要领导干部在内的一大批干部进入苏区。几位赶往苏区运送食盐的红军战士遭遇敌人袭击壮烈牺牲,一名战士引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交通员李寿科为了掩护战友邹叔宝,自愿冒名“周成”被敌人拘捕,后又为防止泄密从容跳下山崖……剧中的红色交通员们面对敌人的层层关卡,面对叛徒的出卖和破坏,用无限忠诚和赤胆忠心,用鲜血和生命保护着党的秘密,完成了一个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里的每一个故事,每一段历史,每一个场景,都在深深地触动我身体里的每个红色因子,让我热血沸腾。可以说,《绝密使命》是一曲赤胆忠诚的英雄赞歌,是一部生动活泼的“党史教科书”。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更需要坚守和传承这份精神。
岁月静好,只因有你负重前行。作为文博工作者,解寻历史密码,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将故事背后那些充满人文精神和情怀的东西讲给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听,责无旁贷。
每个红色故事,都是历史的一扇窗户,可以让人近距离走进历史、了解历史;它也是一粒种子,让人产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激发红色认同。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坚守好阵地,打造好“馆长姐姐说”的工作品牌,努力将红土地上的红色记忆、红色故事、红色文物及革命先烈的事迹,用生动浅显的言语、真挚的情感、多样的表达,呈现给每一位听众。因为,我知道,只有让自己的宣讲更具生命力,才能激活红色基因,接续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接力棒”,让红色信仰、红色基因永远深深扎根于我们心中。
(作者为龙岩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