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百姓

捧起森林旅游“金饭碗”


□ 记者 林阿玲

5月11日,虽然有些小雨,但阻挡不了一拨拨游客来到如世外桃源般的美丽村落——武平县城厢镇云寨村游玩。赏景、戏水、游湖、垂钓、摘果……大家在山色空蒙中呼吸清新空气,体验田园乐趣,别有一番意境。

云寨村背靠梁野山,面朝仙女湖,风光旖旎。林权制度改革后,村里渐渐发展起了林下经济,并以“统一授牌、集中管理、规范经营”模式,兴办起36家“森林人家”,成为福建首批“金牌旅游村”,去年接待游客45万人次,经营收入达2200多万元,带动470多人就业致富,村民年人均纯收入2.45万元,其中7户贫困户通过发展林下种养业并将产品售卖给“森林人家”的方式,实现增收脱贫。

“过去,我们村有70%的人进城务工,但现在多数人返乡创业,在老宅基地建新房开民宿,收入远远超过在外打工。”云寨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邱国忠告诉记者。昔日被人称为“有女不嫁云寨郎”的穷山村,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真正实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

绿水青山“捧红”的不仅有云寨村,还有我市的整个森林旅游产业——

龙岩森林覆盖率高达79.39%,拥有332处森林旅游地,其中国家湿地公园3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8个、中国森林氧吧3个,目前正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依托良好的森林生态资源,近年来我市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森林旅游产业建设融入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格局中,加大规划和基建力度,重点推进森林康养基地、森林步道建设水平,持续优化提升森林康养资源环境,打开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局面。如去年修建了梁野山石径岭“天梯”等地共110公里长的森林步道,改造提升了冠豸山、梅花山等7个森林公园,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打卡”。

以“森林人家”为载体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是我市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一项有力举措。目前全市授牌“森林人家”272家,占全省“森林人家”总数的36%,居全省设区市首位,其中重点培育打造中国虎园、七彩蓝田、连城天一等三家五星级“森林人家”旅游地和云寨“森林人家”专业合作社。去年我市“森林人家”共接待游客731.12万人次,实现直接收入4.56亿元。

在精品意识领路下,我市森林旅游逐渐形成特色品牌,有力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其中梅花山、武平县荣获国家首批森林康养基地,武平县城厢镇获评省级森林康养小镇、连城星光“森林人家”获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武平县捷文村、云寨村入选全国森林旅游扶贫典型案例,武平县入围2020年度中国天然氧吧最佳打卡目的地。

转换思路,做山水文章,各地将自然风光、劳动力等要素激活,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如今,森林旅游成为推动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百姓端起了绿水青山的“金饭碗”。2020年全市森林旅游共接待游客1184万人次,实现直接收入10.73亿元,社会总产值47.3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