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市双洋镇
加强古民居保护 带动乡村振兴发展
记者 赖韦元 通讯员 陈俊毅 刘玮
近日,记者来到漳平市双洋镇吴氏学堂,一进大门,便被眼前的景象吸引,这是一座闽南风格的私塾古建筑,厅堂院落错落有致,正厅上孔子画像端正摆放,显露着书香绕梁的气息,庭院内,迎春生长的花卉绿植郁郁葱葱,更显一派绿意盎然,大厅前两盆叫“红双喜”的大花蕙兰开得特别灿烂,更增添了三分喜气。走进学堂内,随处可见古朴典雅的装饰摆设,让这座两百多年的古建筑别具韵味。
“我们吴氏学堂是清朝嘉庆年间吴氏族人所建的私塾,两百多年来学堂共培养出秀才12人,贡生2人,太学生15人,儒生3人,进士1人,是宁洋文化历史传承之地。”接待我们的是吴氏后人吴建东,他介绍,吴氏学堂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当地注重对古民居建筑的保护,对吴氏学堂进行保护整修,让其得以保持原貌。
两年前,在厦门经商的吴建东回到家乡,看到家族的古私塾保护完整,结合国家出台的乡村振兴和古民居开发保护政策,他便决定回乡创业,将吴氏学堂配套房屋打造成民居民宿供游客参观住宿。
在吴建东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吴氏学堂及其配套民宿区——书舍客栈。这是一座五进庭院,内外两个厅堂处,坐落着十余家客房,分别以梅兰竹菊命名,客房干净舒适,配套清新淡雅的环境。当天正值周末,有不少游客携家带口在此游玩住宿。
当日正值清明假期,来自厦门的张女士慕名带着家人到此居住游玩,谈及住宿感受,她说,“这里的古民宿古香古色,和外面住的旅馆酒店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而且配套设施齐全,住得十分舒适。”
在双洋镇,像吴氏学堂这样的古民居建筑还有很多。双洋镇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镇,留存着许多富有价值的古民居,形成古建筑群。据统计,目前,双洋镇中还保存有60多处古民居,由民居、祠堂、寺庙、古井、店铺、古巷道组成,形成建筑群,具有很强的考古价值和文化价值。
多年来,双洋镇注重坚持推进保护与开发并举,在有效保护古民居建筑的同时,有力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让双洋古民居重焕发展生机。双洋镇出台制订历史建筑“楼长制”工作方案,建立由总楼长、楼长、信息员组成的管理团队,对每幢古建筑进行一对一重点保护和合理利用。除此之外,该镇通过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向上申请专项补助资金,聘请设计院制订保护规划,进行专业修缮等举措,切实推进古民居建筑的提升改造。
“古镇古村的古民居是我们双洋镇的一个重要资源,也是我们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上级关于集镇改造提升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按照规划推进我们古民居的保护和开发,与双洋镇内的荷花园、红色广场、宁洋白塔等配套,组合成双洋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双洋镇党委副书记连隆海说。
“东洋村有23栋古民居,我正在跟其他房主商谈,准备把他们全部开发出来,作为民宿,形成规模,在保护古民居的同时,与各家房主共享收益,带动全村的振兴。” 吴建东更是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