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留款信精神』在杨美
□记者 李吉湖 程璧晖 赖韦元 通讯员 陈俊毅
“老板 你不在家 你的米我买了廿六斤 大洋二元 大洋在观泗老板手 礼”,在漳平市象湖镇杨美村的一处古民宅的房间墙上,留存着这么两行字,暗黑的白墙历经岁月洗礼变得有些陈旧,但墨迹字体依然清晰可见,信的落款标注着“红军”,这行字的背后记录着92年前那段峥嵘岁月和军民鱼水情的感人故事。
3月11日,春意盎然的季节,记者来到象湖镇杨美村,当年红军留款信处的民宅已被修缮建设成朱德率红军出击闽中纪念馆,在讲解员的解说下,参观着一件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和革命文物,大家认真学习了这段留款信背后的故事。象湖镇党委书记黄必焕告诉记者,这是全国唯一的“红军题壁留款信”真迹,是红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和军民鱼水情的有力见证。
忆往事,人民军队爱人民
1929年8月,为打破敌军“围剿”,时任红四军军长的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二、三两个纵队3000余人,向东推进,攻打宁洋、漳平,并向大田进军。
8月20日,红四军途经象湖镇杨美村时已是中午,可是村里静悄悄的,看不见一个人影。原来,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下,这里兵匪成灾,老百姓“谈兵色变”,见兵就躲。所以,红军还未进村,乡亲们就吓得纷纷逃散,避出村外。为购买粮食,战士们找遍了全村,终于在一间阴暗的屋子里找到了一位身残体弱的老人苏观泗。面对红军的询问,苏观泗老汉吓得不敢吱声。朱德军长耐心地向老人家解释了红军的宗旨、任务、纪律,并恳请老人帮忙在村里购买粮食,以解决军中的急需。朱德的一番话打消了老人的顾虑,便带着红军战士去购买大米。
在群众苏和家中,大家找到了一满缸的大米,经过苏观泗老人的同意,红军战士从米缸中秤购了26斤大米,并把米款二元大洋递给老人,请他转交。老人说什么也不肯,直到红军战士一再强调“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老人这才收下。
为了让苏和知道大米去向,临行前,红军战士在苏和存放大米房间的墙上墨书留言:“老板 你不在家 你的米我买了廿六斤……”
红军走后,乡亲们陆续回到家中时发现一针一线都未被动过,并从苏老汉口中了解到红军入村时秋毫无犯的情形和“红军留款信”的经过,才了解到红军纪律严明的作风。
一个星期后,朱德率领红四军回师漳平,队伍再次经过杨美村时,受到村民的热情欢迎,村民煮了开水给战士们喝,战士们严守纪律,喝水时把铜板扔到村民的桶里。
当时有一头战马没用了,战士们请示上级后,杀了马,把肉分给村民,只带回一根马尾巴交差……村民看到这一切,更加拥护红军,配合红军侦察敌情,给红军当向导。红军发动溪南突袭战,取得大捷,打破了三省“会剿”。
看今朝,红色山村焕新颜
红军留款信的墨迹依旧印在斑驳的墙上,然而杨美村的发展却早已今非昔比。3月12日,在江夏学院派驻杨美村第一书记陈鸿立和杨美村村委主任苏文锋的带领下,记者探访了这个红色的村庄。
据介绍,杨美村区域总面积14平方公里,下辖5个自然村,全村共395户1502人。苏文锋告诉记者,“杨美村虽然地处235国道边,但是一直以来,村民以务农为主,生产结构单一,村民收入低,村财也少,大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以前,村里共有国标贫困户13户41人,省标贫困户13户45人。”
“后来,我们村开始发展食用菌栽培,大家慢慢找到了产业发展之路。”苏文锋在村里经营一家食用菌苗棒加工厂,他介绍,他的厂通过从江西、仙游等地运回家具边角料作为原材料,制作成食用菌苗棒,每年为村民提供苗棒近300万棒。此外,苏文锋的苗棒加工厂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近50个岗位,其中吸纳贫困户8人,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和贫困户增收。
曾经的贫困户苏福龙便在苏文锋的厂里打工。每年,他可在厂里领到3万多元工资。2018年,杨美村80多名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
如今,走在杨美村里,只见村容村貌整洁规范,村民们建起了一栋栋新楼房,私家车也成了不少家庭的“标配”。苏文锋介绍,杨美村主要发展食用菌与水稻种植产业,全村种植食用菌500多万棒,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种植水稻面积达400多亩,年产值达800多万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红军留款信’见证了杨美村对革命作出的特殊贡献,现在,我们不能忘了老区人民,要全力帮助他们发展。”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陈鸿立对杨美村也倾注了不少心血,驻村3年多来,他共筹措各项资金3966万元,帮助杨美村实施生产经营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环境卫生整治项目、产业发展项目等22个,让杨美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杨美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2万多元。
展未来,乡村振兴幸福路
对于“红军留款信”的保护与开发,象湖镇镇长郭启烈说,当前,在漳平市、象湖镇两级政府的全力打造推动下,经过修缮整理的“红四军出击闽中纪念馆”和“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旧址”等形成配套,通过建设文化广场,完善基础设施等,将其打造成群众路线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已然成为当地一张“红色名片”,每年吸引各地党员干部群众数万人次到此参观学习。
象湖镇人大主席蒋志伟介绍,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带动,杨美村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引进了胡蜂养殖项目。胡蜂产品市场潜能大收益高,养殖一窝胡蜂收益可超过12000元。目前“象湖镇驻村第一书记扶贫胡蜂养殖培育基地”已正式注册为“安美生态家庭农场”,将扩大养殖规模并进行技术推广,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效益双丰收。
同时,杨美村正策划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挥国家3A级景区“象湖红色革命旧址群”的红色资源优势,融合象湖镇境内的奇和洞古人类遗址、梅花奇石、温泉、科山峡谷瀑布、千亩生态茶园等各种绿色生态资源,谋划“红色、健康、生态、安全、可持续”为主题的旅游项目,着力打造以“看文物、游山水、观民俗、赏奇石、泡温泉、尝山珍”为主要内容的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利用当地山泉水和感化溪原石,打造一条150米的生态景观溪流,项目规划分溪流游泳区、水下摄影区、浅水石滩区、原石创意体验区、农家乐餐饮区、购物休闲娱乐区、红色经典缩微景观区。陈鸿立说,这些项目独具特色,水晶般清澈见底的溪流,可体验人鱼共游的乐趣,神奇的水下摄影场景,对游泳爱好者、摄影爱好者以及婚纱摄影者都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极富特色的原石创意公园和原石工艺DIY作坊,为富有创意的人们提供施展才艺的空间;在溪流周边建有微缩红色经典文化景观,游客便可近距离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有供孩童玩水嬉戏的浅水石滩,还有地方美食和土特产供人们品尝和选购。让人们在接受红色文化洗礼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乡村的山水之美,由此有望打造成一个网红景点,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