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角落到美丽乡村


□记者 傅长盛 文/图

元旦期间,一批外出广东的乡贤回到长汀县河田镇余地村,看到一个完全“脱胎换骨”的村容村貌:道路宽敞了,路灯亮堂了,公园靓丽了,当年“被人遗忘的角落”如今蜕变成为小康村,不禁感慨万千。

余地村位于长汀县河田镇南部,距集镇15公里,是革命基点村,原为闽粤赣纵队第七团团部所在地。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全村千余人普遍贫困,基本上以种植槟榔芋、烤烟、水稻、外出务工为业。为改变余地村落后面貌,2017年,长汀县税务局干部傅腾春作为第五批驻村干部进驻余地村,开展对口帮扶。进驻余地后,傅腾春首先从村里的硬件作为突破口,提升基础设施。村里争取了120万元彩票基金,用于实施梅子坝、村口到渠下道路硬化、余地到马坑沿河道路拓宽,实施余地到马坑南山河岸步道相连,同时开展南山河余地村护岸及清淤,进行红色景观园建设。村里进一步管好村集体太阳能光伏发电收入,通过县国投公司向医疗产业园、河田镇小城镇开发公司等投资,加上其他拨补收入,村财收入已超过10万元。与此同时,根据山多水清的资源禀赋,村里开展珍贵淡水鱼养殖、桶装水开发、河田鸡养殖、肉牛养殖、林下经济作物种植作为乡村振兴优先发展产业。2019年余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890元增加到10730元,增长8.5%。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64人实现全部脱贫。

三年来,村两委共筹措资金447万元,实施11个项目,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增加村财收入,促进乡村振兴。昔日的穷山村靓丽转身,基点村成了美丽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