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多领域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记者 赖菲 文/图
上月21日至22日,“走进闽西南”媒体集中采访团来到厦门。采访团先后前往海沧区、翔安区、思明区,围绕生物医药、乡村振兴、文化影视产业等方面进行采访,了解厦门在多领域取得的新成效和好做法。
加大产品创新研发 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上月21日,采访团来到以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园为核心区的厦门生物医药港。走进厦门生物医药港展馆,记者被眼前的规划模型所震撼。在厦门海沧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黄伟滨的讲解下,采访团从产业规模、发展势头、自主创新、特色产品等方面了解到厦门生物医药港已形成了以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并在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蛋白药物、高端保健品等领域保持较强的创新能力。
“我们在练好‘内功’的基础上,慢慢形成外溢和带动效应,通过加强各地市在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合作,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取得跨越式的发展。”黄伟滨在谈到闽西南协同发展方面时说,如片仔癀在厦门设立营销企业,销售流通在厦门,但研发生产在漳州。
随后,采访团参观了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实地了解生物医药的前沿科技,感受厦门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龙头带动作用。
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徜徉在绿色的火龙果树之中,大口品尝火龙果的香甜,细细品味火龙果茶的清香……采访团来到福建省最大的火龙果连片种植基地——大宅社区。
“我们拥有1400亩的种植基地,种植大宅红、黄龙果、青龙果等品种。为节约土地、提高产量,我们增加了补光灯,采用水肥一体、双层种植等方式。2020年,火龙果的产值预计能突破4000万元。”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大宅社区党委书记陈锦芳介绍道,随着产业做强做大,各地市的合作也越来越多,如龙岩从我们这购买大宅红一号的种苗,我们的技术员曾过去指导,促进交流。
此外,大宅社区还自主研发火龙果制品,成功打造了火龙果果脯、果酒、面、酵素等系列特色加工产品。同时,通过“一村一品”项目建设,注册商标,以品质提升品牌,以品牌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经济,让村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在推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宅社区还大力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宅社区积极推进大宅火龙果田园综合体建设,通过搭建民宿、开展火龙果文化节、设置网红打卡点等吸引大批游客,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厚植影视产业沃土
“用影像记录时代,用内容创造价值。”上月22日,采访团走进刀舞天下(厦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厦门迅速崛起的平台型影视企业,是行业领先的互联网影视云制片平台。“在影视制作方面,我觉得五地市之间可以加强联系,如我们现在启动的一个系列项目《城市情书》,该项目展现每个城市的各自特色,讲述城市自己的故事。同时,五地市资源可充分挖掘、相互利用,如龙岩是革命老区,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拥有永定土楼、连城培田古民居等建筑,有机会可以去龙岩取景。”该公司合伙人兼内容中心总监梁琨说。
随后,采访团来到厦门大峡谷影视有限公司参观。厦门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大峡谷影视创始人曾云辉表示,厦门可发挥龙头作用,辐射闽西南五地市,共享资源。如将沿海和内陆的特色场景、文化底蕴等内容制作成图册,为剧组提供方便的同时,还能作为各地市的特色宣传材料。
厦门不仅有多家影视公司落户,还有天然的外景资源。在被誉为“天然摄影棚”的沙坡尾,记者从避风坞对岸眺望,可以感受到丰富的影视资源和独特魅力。沙坡尾是厦门渔港文化的发源地、厦门港的源起之地,2019年被授予“厦门影视拍摄地”称号,2018年以来已有近百个电影、电视剧以及电视栏目剧组来此取景。
随着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厦门举办,以此契机,厦门凭借良好的营商环境、天然的外景资源、利好的政策福利、深厚的人文底蕴等优势,吸引众多影视企业和剧组,很多优秀作品在厦门诞生。近年来,厦门把影视产业列为文化产业重点发展门类,大力实施“以节促产”战略,全力打造“电影之城”“影视之都”。2020年1至10月,厦门新增影视企业425家,投资总额83.61亿元,截至目前,厦门共有影视企业16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