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小学生研学的“龙岩模式”

——龙岩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研学活动侧记


□罗姝 李其明

参观新泉整训纪念馆等,追忆革命战争的峥嵘岁月,在天然氧吧梁野山种菜,抓泥鳅,扎稻草人……这是参观还是度假?不!这是我市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一幅幅场景。

研学是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衔接的创新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2016年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发文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018年10月教育部确定龙岩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全国40个、福建2个),正式掀开了龙岩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的序幕。

12月24日,记者就我市目前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进程到市教育局等地进行采访——

探索建立一套研学实践工作机制

作为“十三五”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龙岩营地,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劳动者角度,利用以古田会议会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武平林改经验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文化,以客家土楼优良家风家教为代表的客家传统文化等资源,引领中小学生体验社会、爱护自然、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构建以营地为枢纽、基地为站点的研学实践教育网络,形成以龙岩为中心的红色革命、绿色生态、客家文化、劳动体验、客情乡情、国防科工、生命安全、科学实践、兴趣培养等研学实践教育格局的“龙岩模式”。

本着让龙岩每一位适龄中小学生都享有公平的研学实践教育机会的初心,2018年,我市成立“龙岩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领导小组”,7个县(市、区)教育部门所属的校外基地通过市基地带县基地的“1+7”模式,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构建全市研学一盘棋运作的局面。

在龙岩市教育局统筹指导下,各县(市、区)教育局对辖区内中小学校的研学活动进行统一安排,实现“校校组织、班班参与、人人体验”。

“工作有计划、活动有方案,应急有预案,行前有备案、结束有总结”。龙岩市中小学校参加每次研学活动前均由基地老师进行实地踩点,详细推敲研学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并由各地的校外基地进行审核把关购买保险等。

构建一套研学实践教育网络

“体验、感悟、创新、成长!”这是位于龙岩市新罗区铁山镇的龙岩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办学理念。新罗区研学基地主任邱阿劲介绍:“我们是市、区一体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我们构建了以营地为枢纽,以基地为站点的研学实践教育网络。”

近年来,龙岩(全国)营地累计投资1.1亿元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可同时容纳1000多名中小学生开展各项校外活动,配置了学军、学农、生命安全教育等一应俱全的劳动综合实践区,集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客家文化园等于一体。此外,根据地域特色和中小学各年段特点,围绕龙岩红色革命、客家文化、绿色生态等方面认真研发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的研学课程,完成了红色筑梦、客家之旅等13条经典研学线路,同时设计开发了35条与主题研学线路相对应的研学子线路,为中小学校提供“研学菜单”。

10月底,该基地就为松涛小学六年级学生定制了以“探究侨乡文化,感受乡土风情”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还参观了培田古民居、新泉整训纪念馆、永定下洋虎豹别墅等,“让学生感知劳动之乐,体验客家的乡土风情,参加研学实践教育的孩子们可高兴啦。”松涛小学林珊舸老师向记者介绍该校五、六年级学生参加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体会。

公益普惠项目辐射影响深远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通过研学让我们在实践中切实理解了什么是知行合一,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武平研学基地今年以来组织了15期研学活动,近12000人次参加,该县中山中学八年级学生危鑫生告诉记者,每次学校组织研学活动,都是同学最为期待的事情。

“龙岩营地始终倡导公益性、普惠性,将教育部‘十三五’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全部用于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十三五’期间,龙岩营地接待省内外青少年学生730批,接待省内外和台港澳学生1.31万人次。全市35万中小学生中有24万人次通过项目开展了每人每天享受70元项目补助的线下研学活动,涵盖省内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250人,顺利完成既定的项目目标任务。”市营地主任张海文告诉记者,待龙岩营地的古田分营地一期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后,将有力助推龙岩营地做大做强,面向南方片区、辐射台港澳乃至全国研学实践教育普及推广。

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中小学生实地研学,龙岩营地组织技术力量开发了网络研学课程云平台。2020年,全国有22.5万中小学生登录到“龙岩营地研学云课堂”开展网络研学,学生、家长、社会的满意率俱超过92.5%。

同时,龙岩营地还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通过制作微电影、微拍等形式,持续开发线上精品研学课程,立足于把闽西丰富的红色、客家、绿色等人文自然资源文化以更生动、更饱满的影视形象呈现给广大中小学生,既让龙岩市中小学生得到良好的研学实践教育课程资源,也吸引全省乃至全国的中小学生都来龙岩开展研学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