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本地方言进校园点赞


□严聿

据《福州晚报》消息,福州将有32所学校成为首批福州方言传承学校。福州市教育局还专门下发通知,对如何加强校园传承福州方言作了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一个具有长远眼光的明智之举,值得大大点赞!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承文化首先就靠语言。作为特有的地域文化来说,方言就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方言是文化认同的基础,是一种不能再生的文化基因,也是不可恢复的历史记忆。比如福州方言是闽都文化的基因,闽剧就必须用福州话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客家方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客家山歌不用客家话唱也就失去了韵味。因此,方言在文化传承和民间交流沟通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但令人感到忧虑的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讲方言的语言环境越来越小,讲方言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许多家长思想上有顾虑,怕学了方言影响学普通话,不愿意教孩子讲方言,也不让孩子学方言,使家庭这个传承方言的“第一阵地”失守,导致方言的传承面临危机,福州话如此,客家话也如此,以致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频频呼吁:保护方言任重道远,迫在眉睫。

令人欣慰的是,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已明确提出要“保护地方方言”,不少地方也开始重视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如我市就曾举办客家话、龙岩话的朗诵、歌曲比赛。这次福州市敢为人先,率先明确在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基础上,全方位推动福州方言在学校的传承,并确定了32所学校作为第一批示范学校,要求编写方言校本教材、设置相关课程 ,通过多种方式推进福州方言进校园。还要求加强家校合作,引导福州本地家长多用福州方言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每天学会一句福州话。这些做法都很值得借鉴推广。青少年是传承方言的主力军,也是重中之重。家校配合更是传承方言的关键措施。一方面要宣传到位,让家长充分认识方言在地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打消顾虑,调动孩子学习方言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家庭中多用方言交流沟通,营造语言环境,发挥“第一阵地”作用;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把传承方言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工作来抓,鼓励和要求学生在讲好普通话的同时,学好自己本地的方言,让学生既为地方文化传承出力,也让自己多掌握一门本领。如果能真正做到家庭主动教、学校要求学、社会鼓励讲,方言的传承就不是什么问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也就会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