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四轮驱动,让年轻干部驶入成长“快车道”
□ 吴晓锋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选准用好年轻干部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组织部门作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应当聚焦“选育管用”,通过广开贤路、实践锤炼、严厚结合、量才适用“四轮驱动”,让年轻干部驶入成长“快车道”。
广开贤路 在储备上拓宽选的维度
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拓宽选用视野与识别维度,是精准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的关键。组织部门应当结合年度考核、一线考察和平时督查调研等,主动下沉基层单位,全方位发现识别政治过硬、群众公认、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并综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储备优秀年轻干部。
畅通基层推荐通道亦必不可少,可建立“基层党组织推荐优秀干部”长效机制,结合年度考核等工作,同步开展优秀年轻干部调研推荐,通过民主测评、干部座谈、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年轻干部的评价意见,让更多的“好苗子”在基层的磨砺中涌现出来。在识别上,要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的知事识人体系,强化年轻干部的常态化跟踪调研,建立与纪检、巡察、审计、信访等部门及分管县领导信息沟通机制,实行年轻干部分析研判信息“共享共通”,及时听取收集对年轻干部的意见建议,全面掌握年轻干部德才表现、成长轨迹和发展潜力。
实践锤炼 在培育上加大炼的力度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实践锻炼才是年轻干部砥砺品质、提供本领的最好土壤。要突出一线历练,根据年轻干部个人情况,实行成长成才全程正向干预,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分系统、分领域、分专长针对性调用年轻干部到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征地拆迁、乡村振兴等基层岗位、专业岗位“墩苗”历练。
要为年轻干部广搭成长平台,通过打造年轻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学习社”“冠豸振兴论坛”等一揽子实践平台,通过上挂下派锻炼、轮岗交流锻炼、艰苦环境锻炼,把年轻干部送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搭建广阔舞台。同时,要注重推动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把年轻干部培养与推动基层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已经提任的年轻干部打破工作边界,主动承担推动“工业经济、文化旅游、城乡建设、现代农业”等建设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既防止混经历、混基层现象,也推动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和连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互相贯通、相得益彰。
严厚结合 在管理上体现爱的温度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期,必须要坚持从严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首先要把好“入口关”,规范考核制度,把“政治体检”作为干部选任的重要环节,从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多个维度对比观测,掌握准确的政治体检报告,把“两面人”挡在门外。要全过程坚守“教育关”,厚植情怀。例如,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组织年轻干部深入开展“找短板、提素质、转作风、促发展”等新时代整训大讨论,引导年轻干部深刻认识连城经济社会面临的形势、危机和机遇,围绕连城发展之问,查找解决突出问题,层层抽丝剥茧,激发守初心、担使命的动能,真正把推动连城崛起、跨越的责任、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必须把好“监督关”,要健全完善更加科学有效的年轻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做到既不揠苗助长,也不刻意打压;既不过度信任,也不妄加质疑;既给梯子“扶上马”,也给拐杖“防摔跤”。
量才适用 在选任上把握破的尺度
选准用好年轻干部,关键是要有好办法。
要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深入开展干部一线考察,在急难险重工作中考核、识别干部,对表现优秀、工作实绩突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优先予以提拔使用。要畅通优秀年轻干部上升通道,一方面要用好用活用足政策,进一步探索打通年纪较大的干部“让贤”的渠道,为年轻干部成长预留出充足空间。另一方面,要摒弃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惯性思维,打破隐形台阶,坚持业绩标准、能力素质标准,不拘一格重用综合素质能力好、肯学习钻研、敢担当作为、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真正把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成长进步有机贯通。
(作者系中共连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