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红玉:特教老师“曹妈妈”


20年前,曹红玉老师来到特教学校任教。第一天走进校园,看到残疾孩子有眼睛看不见世界、有耳朵听不见声音、有嘴巴说不出话语,她便给自己许下一个执着的诺言:让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成为残而有为的人。20年来,曹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她是聋哑孩子心灵的“耳朵”“嘴巴”,更是孩子们心中的“曹妈妈”。

她20年如一日,用爱心托起残疾孩子的成才梦。“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哪怕他是残缺的花朵。”曹老师特别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在孩子的作业本上、操行评语中、日记本里都是满满的“老师相信你能行,加油!”“你真棒!老师为你点赞。”等激励的语言,激发孩子追求进步的动力。刘文源同学兄弟俩是广东人,都是聋哑孩子,远离父母的他们十分孤僻。曹老师经常给他们讲故事,激发他勤奋进取的内生动力。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节假日带回自己的家里一同生活,用母爱的温暖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刘文源同学在铺满爱心的道路上健康成长,在福建省首届“阳光少年”评选中被评为“尽职奉献阳光少年”。毕业后,留校担任学生辅导员,成为学弟们学习的楷模。

她20年如一日,用细心温暖残疾孩子的孤独心。聋哑孩子大多生活在社会歧视甚至是父母冷漠的阴影下,心里普遍很孤独。曹妈妈总是说:“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都是我的孩子,我有责任爱护保护他们,让他们有家的温暖。”每到值班周,曹老师都坚持和学生们同吃同住。“和孩子们一起生活,才更了解学生们课后的生活和思想动态。”现在拥有一间美发店的谢长海同学说,“我很感谢曹妈妈,记得初三那年,因家里贫困无法跟班上同学一起准备考高中,心里很难过,曹妈妈知道后就一直安慰我,告诉我除了上高中还有很多路可以选择,你的理发技术不错,你可以出去继续学习,将来自己可以开店。为了我,曹妈妈多次打电话给广东的姐姐,让她带我到广东进修美发技术,还亲自到我长汀家中做我爸妈的思想工作,正是因为曹妈妈的鼓励和支持,我才走上了美发创业之路……”

她20年如一日,用恒心点亮残疾孩子心灵的启明灯。2009年暑假,曹老师班上的女学生小霞突然不见了,小霞因被社会上的聋哑青年诱拐,瞒着家长跟随出走。家长、学校、警方尽一切办法寻找,但依然杳无音信。十天,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连家长也失去了继续寻找的信心,找到孩子的希望越来越渺茫,然而曹妈妈就是不甘心,她相信自己的学生总有一天会明白过来,回到老师身边的。她每天坚持给学生发短信,用短信带去问候和关心,告诉她学校、班级每天发生的趣事,嘱咐她在外要照顾好自己:“孩子,今天是中秋节,万家团圆的日子,晚上一定给自己买点好吃的,老师和同学都很想你了”……就这样,曹妈妈不厌其烦地发着短信,耐心而焦急地用短信呼唤孩子回来,三个月后的一天,孩子终于回了一条信息:“老师,我很好,不要担心我,我对不起你。”当看到这条等待了几个月的信息时,曹妈妈先是笑了,继而在办公室号啕大哭。同事们翻阅着曹妈妈手机里每天嘘寒问暖的信息,发现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她竟然给学生发了近千条信息呀!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半年过后,小霞回来了,第一时间来到学校,紧紧地抱住曹妈妈,一边哭着一边反复说:“老师,对不起。”看着孩子安然无恙地回来了,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在曹妈妈的帮助下,小霞跟随长海同学一起学习美容美发技能。如今,小霞成了长海同学的得力助手,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已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特教20年,弹指一挥间。这一天,谢智伟同学要结婚了,他邀请曹妈妈做手语翻译。婚礼那天,小霞和谢长海同学一大早提着大大的化妆箱,敲开了曹老师的家门,曹老师诧异地问道:“你们这么早来老师家有什么事吗?”“曹妈妈,您忘了?今天您是嘉宾主持,我们要把您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婚礼上,当曹妈妈闪亮登场时,学生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曹妈妈娴熟而优美的手语主持,使整个婚礼仪式变得更加独特、温馨、浪漫。婚礼仪式结束的那一刻,现场的所有残疾孩子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一边打着手语一边用不清晰的发音喊道:“曹-妈-妈,我-爱-您!”

(撰稿:吴建武 陈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