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扶贫托起稳稳的幸福
□ 通讯员 王发祥 肖文秀
13日,武平县岩前工业区伊嘉制衣服装生产车间,缝纫机声清脆悦耳,岩前镇上墩村脱贫户温玉华与其他女工一道忙着加工、缝制订单服装。
温玉华家因病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有2个孩子读书,公公婆婆年迈,丈夫靠着种地和打零工挣取一些微薄收入,全家日子过得很清贫。看到扶贫车间开到了家门口,她和同村姐妹们纷纷放下锄头,走进车间成为了一名制衣女工。“在家门口上班就是方便!现在每月工资2500元左右,又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温玉华说。
为拓宽就业渠道,武平县推进扶贫车间创建,出台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奖补办法,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目前,全县共创建扶贫车间18家,其中9家已认定为扶贫车间(基地),9家正在申报中,已带动158名贫困户就业。
同时,武平通过开展“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促进61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继续对贫困人员组织开展免费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贫困户创业就业能力,今年至今有142名村级创业致富带头人、168名贫困农户参与创业培训。对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和技工院校教育的368户贫困家庭子女,每人每年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金,目前累计发放助学金108.75万元。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建立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引导26家龙头企业、67家专业合作社和124家家庭农场,帮扶带动4978户贫困户脱贫,户均年增收3500元以上。
武平着力推进“一户一就业”,全面开展外出就业贫困人员往返目的地交通费补助工作,今年以来共补助567人次32.91万元。同时,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今年设置的公益性岗位已安排贫困劳动力527人就业。
为积极巩固脱贫成果,该县完善返贫监测预警机制,着力构建激励性扶贫、就业扶贫、兴林扶贫等脱贫长效机制,积极策划生成项目,全面提升脱贫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