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夜经济』要有综合配套的措施


□ 陈开冬

所谓夜经济是指从当日18时至次日凌晨2时所发生的服务业类经济活动,发展“夜经济”是提升城市消费需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举措。无论是夜宴、夜饮,还是夜唱、夜购,夜间消费大多是服务性消费,几乎涵盖了商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娱乐业等所有第三产业。

夜经济不仅可以提高市政配套设施的利用效率,并通过延长消费者滞留时间提高商业设施的运营效率,能让人们在夜间休闲放松身心、释放压力,愉快地生活,而且能创造就业岗位,拉动内需,激发消费潜力,带动产业发展,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夜经济打造的道道靓丽风景线,成为当地一张张崭新的新名片。

应当看到,不少大城市的夜间经济已由曾经简单的“夜市”发展为包含“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形式的消费市场。但是,许多中小城市大多数局限于餐饮、购物、影院、灯光秀等简单形式,而康养、文化、演艺等方面仍然非常少,且同质化严重,大中小城市普遍存在缺乏当地特色的融入。再加上一些地方配套设施和服务跟不上,难以适应人们的消费需求,更是制约了当地夜经济的发展。

不可否认,夜经济只有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才能提升城市夜经济的整体档次,满足百姓更高层次的夜生活需求。发展夜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是运用市场手段开发夜间产品和服务,而政府在发展夜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政府在出台政策方面要有利于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让投资者有信心舍得投资开发夜经济项目,发展多元化夜经济;要多挖掘有特色的“乡土味”夜经济项目,诸如由当地民俗演化的展演活动、当地特色的美食一条街,当地特色的夜宿模式,本土文化元素的大型雕塑等;要加强业务许可,财政补贴要面向朝阳产业,并加强夜经济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治安管理;在布局上,要做好科学规划和引导,促进各种业态合理布局,营造更加丰富的夜间消费场景,以便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同时,要完善诸如道路交通、停车场、城市灯光、公厕、5G覆盖、监控等公共设施,要消除夜间经济诸如噪音、垃圾处理等环境污染的消极影响,做好管控工作,避免骚扰和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要依托现有的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剧院、公园等公共文体设施,通过延长开放时间,让人们夜间休闲有更多可以去的地方。要利用现有的汽车站、火车站,通过延长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的运营时间,让夜间消费的人们出得了门、回得了家。要加强警察夜间巡逻力度,提高人们夜间消费安全度。政府相关部门要在监督管理上下功夫,让人们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更健康、更安全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促进消费,进而推动夜经济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