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师说』


□莫志强

开学季,说老师。老师是谁?有人可能会说,自然就是站在讲台上教我们的人。然而,笔者认为,是,却又不完全是。

说“是”,是因为老师就是老师。正如韩愈的《师说》一开篇便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就是孩子心中那个“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你”,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贵精神的真实化身,教书育人,孜孜不倦。

说“不完全是”,是因为老师不应也不会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时至今日,对它的认识和理解须更全面、更深刻。为此,老师还可以是以下对象——

老师是父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未送幼儿园之前,在孩子呆在家里之时,第一接触者往往是父母。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可以说这已是社会共识。

老师是孩子。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缺点,孩子也不例外。比如,孩子的某个优点,或许正是一些大人所没有的,他们会的,可能我们不会。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也是我们的老师。

老师是书本。这可不是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是说应从书本这位“老师”中汲取养分、明辨事理。为此,这位“老师”,是一部知识宝典,囊括天地万物,荟萃各方精华;是一部千秋大典,唱遍兴衰荣辱,道明政史规律;是一部古今法典,警示我们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是一部人生经典,浓缩成功者的经验、失败者的教训。

老师是实践。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深入实践,才能真正明是非、知难易;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在丰富阅历中日趋成熟、在遭受挫折中走向成功。

老师是他人。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自有长处的任何人,德才兼备的优秀者,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自然包括“一字之师”。

老师是自己。有一个成语叫“无师自通”,虽说无师,实则有师,因为倘若没有自己好学的态度、探索的精神、平日的积累,是断然不可能“通”的。正是自己无形中教会了自己,此时的自己就是自己的老师。

综上,笔者以为,说得全面点、深刻些,老师就是书山学海里向你传授知识的人,就是现实生活中让你值得学习的人,就是遇到困难时帮你闯过难关的人,就是人生道路上为你启迪心智的人,就是成长过程中助你成功成才的人。这里的“人”,既是真实之人,也包括特定的事与物。

老师既有形,而又可无形。人生处处有老师,人人皆可成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