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电梯,邻里间多一些换位思考


□蓝芳

近来,邻里之间聊天再次说起,小区物业微信群里有人提议加装电梯。较高楼层的业主说,国家政策鼓励,加装电梯划算,平均户摊费用跟置换买电梯房相比,几乎是零头,呼吁行动起来。况且住习惯了,周围环境和配套也好。但低层的业主则认为,加装电梯,有噪音、挡阳光,担心房子会贬值。

老旧小区改造业主盼望,政府也着力推行,其中加装电梯是大事之一。可在实施的过程中,资金缺乏是主要问题之一。虽然理论上同一楼宇只要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就可实行。可实际情况是,只要有一名反对者,加装电梯就没戏了。加装电梯对于住在顶层的,尤其是家有老人,或出行不太方便的收入较低的人士,可谓是望眼欲穿。如何让这项上下都有所期待的政策更好地惠民呢?

近日,笔者看到上海报道的成功案例很有启发意义。物业、业主、党员代表在经过细致的调查中发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除了众所周知的低层业主不用交钱,但这些业主认为这样做对自己利大于弊。“加装电梯,让原本就没有多少阳光照的房子更少了。”“旧房子总是难改造的。”底层业主的顾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了解决此问题,楼宇间业主成立专门资金,是用于低层业主对邻里支持加装电梯的奖励,而不仅是补偿之意。这样,经过协商、讨论,最终加装电梯的事情一致达成。

是呀,有时光靠劝说反对者,希望其理解、牺牲利益是难以达到目标的。如果换位思考,作为高层的业主,加装了电梯,出行方便,阳光、空气照旧,这样的性价比当然值得投入。作为预期可得的受益者,多考虑低层的业主的切实问题,既讲情面,又加上可行的经济类的调节,做出些令低层业主认为合理的尊重和认可,那么事情就会简单好办些。

当然,小区治理是社区基层治理中的最小一个切入口,也是各方的利益诉求最集中、最直接的体现。如果让业主们的各方的意见和呼声都能得到尊重和采纳,那么“死结”也会转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在现实生活中,政策很好,却没办法落地用上。也许,各方换位思考,多听取意见和建议,本着兼顾各方合理利益的治理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远比只是管理,要求被管理方来执行,会有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