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社会资本治水 实现水畅河清岸美

连城县实施“河长制”出实招


□通讯员 邹善水

连城县素有“水流三江之源”之称, 5月下旬和6月初的几场强降雨之后,笔者在北团溪看到,河床通过疏浚治理后,河道水流顺畅了,驯服地往下游畅流。常受洪水侵扰的北团镇溪尾村李金途老汉说:“得益于县、镇两级实施河道‘治水’的民生工程,前两天下了几场大雨,我睡觉都安稳多了。”到连城县旅游的广西客人陈先生等一行16人,见到文川河水清河洁后齐说:“连城县不仅冠豸山风景美,九曲文川河水也十分美!”

2015年的“7·22”、2019年的“5·17”两次特大洪灾,连城人民至今记忆犹新:北团、莲峰、揭乐、塘前等乡镇,洪水似猛兽一样越过河堤,漫入民居,冲进良田,毁坏民房与农作物,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危害,经济损失分别达到22.8亿元和4.95亿元。

洪灾之后,人们觉醒,河流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连城县决策者们追根溯源,分析病因,开方治本。

一举多得的治水措施

近些年,由于建筑行业使用砂石料猛增,“砂耗子”们钻管理缺失的漏洞,躲避督查,在河道乱采砂,肆意“发砂财”,加上一些水域多年未清淤,造成河床抬高,河床遭破坏,河道受堵塞。决策者们现场调研、分析、讨论、把脉,找准症结,提出“标本兼治”措施,决定对河床采砂问题实行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河道清淤疏浚,同时加大采砂执法力度等措施,遏制乱采砂行为。

连城县决策者们决定引进社会资本,按市场化运作管理办法,分别对北团、塘前、罗坊、揭乐、莒溪、朋口、宣和、新泉等8个乡镇河道疏浚工程进行公平、公开、公正招投标,招标款悉数归乡镇财政入账。此举既提升了河道防汛能力,又增加了乡镇财政收入,同时大量增加了市场沙石供应,降低了全县乃至相邻县区基建施工成本。这样一举多得的惠民政策,受到群众的拥护,称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取之于河 用之于河

连城县“河道疏浚,造血治水”的科学治河、减灾利民的“两利”做法,受到了上级的肯定。

属于闽江水系的连城县北团溪,水域内全长51.2公里,向北入清流县沙溪后进闽江。北团镇河长办负责人介绍,北团溪疏浚工程第一标段起点为北团镇蕉坑水库坝下游,终点为石丰大桥。第二标段为北团镇溪尾风水桥下游,终点为罗王桥下游1.5公里处。委托福建江隆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设计,委托福建唯昌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进行招投标,第一标段中标价553万元,第二标段中标价203万元,共为基层增加756万元财政收入,当地又将这笔收入投入到渡头桥段上下游防洪堤建设。取之于河,反哺于河。据了解,这种统一设计、统一公开招投标、统一疏浚施工、统一监督验收的“河道疏浚,造血治水”工程,为8个河道疏浚乡镇增加财政收入3036万元,这些钱全部用于防洪堤建设。

落实“河长制” 达到“河长治”

为了落实“河长制”,达到“河长治”的社会效果,北团镇选取集镇所在地山下村,开展“河长制村规民约”试点工作。4月3日上午,北团镇在山下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河长办在制定规范完善河长制村规民约过程中,准确把握村规民约条款合法性、群众性、创新性的原则,得到村民代表一致通过。目前,“河长制村规民约”在全镇19个行政村全面推广,形成县、乡、村三级“河长制”与“村规民约”共治的河流治理格局,助力“河长制”向“河长治”转变。

今年50出头的省劳动模范、北团镇蕉坑村“富民白鸭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李安洪,前些年在蕉坑溪“江心岛”养殖连城白鸭,年出栏25万多只,总产值达到3800多万元。老李听说当地政府要实施河道疏浚整洁工程后,主动退出原先水质好、环境好、交通方便的“江心岛”,选址离村较远的100余亩山垇,投入近百万元重建连城白鸭养殖场地。“为了保护北团溪的生态环境,我个人受点损失算不了什么。” 6月17日,看到疏浚后的北团镇蕉溪水流顺畅,李安洪舒心地对笔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