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罗答卷”
□ 通讯员 温连光
身着红马褂、手戴红袖章、头顶小红帽……连日来,龙岩中心城区各小区活跃着一群党员志愿者,他们宣传垃圾分类、平安“三率”、疫情防控、防毒拒毒等方面知识,以实际行动投身于打造有温度的幸福龙岩之中。
近年来,新罗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加强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全面深化“党建引领+”体系建设,推动各领域党组织互联互动,形成了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壮大基层治理“根系”、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的新路子。
实现党组织全覆盖
“小区内有了党支部,有了在职党员,为社区工作注入了新活力。”东城街道松涛社区党委书记陈柳芬说,现在,社区开展各类活动,再也不愁找不到带头人了。
去年来,新罗区不断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在全市率先开展“党支部建在小区上”工作,按照“方便自治管理”和“区域相对独立”原则,坚持“应建尽建”,在各小区单独或联合组建“兼合式”党组织,对党员数较多的小区,再按楼栋、楼道设立党小组,逐级打通城市党建“神经末梢”。目前,全区785个居民小区中已完成组建小区党支部547个,下设党小组325个,基本实现城市居民小区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雍华名苑小区党支部书记江瑾退休前是闽西日报社副主编,退休后,他响应社区党委的号召,担任起小区支部的“领头雁”。在他的带领下,小区治理井然有序,环境优美,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新罗区实施“党员回家工程”,注重优先选拔小区居民中在职或离退休的党员领导干部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他们在小区的影响力、组织力和号召力。目前,该区成立由小区党组织与业委会“交叉任职”的“红色业委会”153个,共909名党员经依法选举进入业委会,214名党员担任业委会主任,有效发挥了小区党支部引领基层治理作用。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各小区党支部迅速行动,紧急召集小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力量,出谋划策、制订方案,部署小区防疫工作。全区2000余名在职党员主动回小区认岗服务,在摸排人员、关爱服务、监督劝导、物资筹集等方面争当疫情防控先锋,配合镇(街)、村(社区)对辖区内的27万余户、84万余人完成两轮以上入户逐人摸排。
“智慧党建”触发新引擎
今年4月30日,中城街道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在辖区12个社区全面推行“2811”社区党群服务电话热线,提供联动共享便民服务,打造服务高质量。通过“一号通”便民服务平台对接服务,整合社区内的党政资源、社会资源,采取“一网协同”社会化专业服务方式,为各社区居民提供13小时、无假日的政策宣传咨询、来电诉求办结、社区事务办理错时服务等政务便民服务,提供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等生活便民服务。
今年来,新罗区扎实推进智慧党建建设,构建具有新罗特色的基层党建新模式,在党员教育和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探索“互联网+党课”模式,新罗区创新运用“龙津党旗红”和“干部心家园”微信公众号、“党员e家”等做法,受到广大基层党员群众的认可。其中,《“章”口就来》网络直播党课栏目,更是掀起了一股“传承红色文化、争做合格党员”学习高潮。
此外,西城街道探索打造O2O党建云平台,让大数据把城市基层党建与城市治理、政务办理等相融合,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北城街道御佳园社区推进“互联网+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为社区老人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精神关怀等服务,受到居民肯定;东城街道运用“智慧东城”APP平台,推行空间网格认领,利用小程序为“百姓管家”提供诉求渠道,收集辖区各类情况,跟踪、落实群众反映事件处置进度及结果,并采取视频巡查与网格巡查相结合,打造“云端平安网格”,实现了社会治理高效精准、联动融合、开放共治。
一个坑、路边的一盏灯,关系到普通百姓过日子是不是安心、顺心。解决这些家长里短甚至鸡毛蒜皮之事,需要跨部门协调,需要统一有效的工作机制。新罗区在城市基层治理中,融入有力的统领、科学的理念、智慧的管理,让百姓生活更安逸、环境更舒适、办事更方便,较好地解决了基层治理的难题。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新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林锦辉表示,该区将持续推动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相互融合,开展菜单式、集中式、组团式的党员服务,激发在职党员参与小区治理热情,共同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使基层党建成为龙川大地上最靓丽的风景线和龙岩“首善之区”的最佳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