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斜背茶:香飘300余年 惠泽一方百姓

图为江山镇老寨村斜背茶园
□记者 吴影红 通讯员 温连光 黄秋龙
4月29日,在新罗区江山镇背洋村的斜背茶种植基地里,连片的茶树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嫩绿的新芽。“趁着大好天气,前几天组织人员采完第一批次,精心制成成品茶100多公斤。昨天卖出一部分,每公斤干茶价格600元。”村主任温志洪说,全村共种植斜背茶300多亩,年产2000多公斤干茶,可以为村民带来近百万元的收入。
龙岩斜背茶,原属传统炒青绿茶,具有300多年历史,主要产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江山镇新寨、老寨、背洋等村。早在上世纪70年代,斜背茶就被列为福建十大名茶之一。2008年,斜背茶和铁观音等一同被列入福建省首批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名录。其以条索灰绿带黄、汤色黄绿、叶底嫩黄绿亮之“三著黄绿”而别具一格,尤以香气清高而稍带艾香、滋味浓厚回甘犹如新鲜橄榄、生津持久而耐人寻味。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原因,斜背茶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近年来,随着茶产业发展活力凸显,种茶经济效益可观,如何唤醒人们心中的茶叶情愫,让斜背茶“老树发新枝”,成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
“2010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重抓斜背茶茶苗的繁育、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斜背茶的品质。同时,对斜背茶种植给予了一定的补贴政策,鼓励大家种植。”江山镇副镇长谢琴连说,镇农技站还成立了生产技术指导组,驻扎到重点产茶村组及企业,大力开展种植沟开挖、茶苗移栽、茶园改造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指导茶农及企业进行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栽培、标准化生产,督促茶农及企业严格执行生产规范和加工规程,推进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生产。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斜背茶产业的发展,江山镇还制定了《龙岩斜背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江山镇建立了1个斜背茶苗木繁育基地,新建2000亩无公害、标准化茶园,扶持5个斜背茶加工龙头企业,推进斜背茶产业发展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
与以前茶农们单打独斗种茶不同,斜背茶还走上抱团发展的道路。新寨、老寨、背洋、山头、梅溪村联合成立斜背茶专业合作社,105名茶农携近1500亩茶园入伙,采取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形式,申请注册“龙岩斜背茶”商标,在当地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镇里连续举办了四届茶王赛,不仅有效提高了斜背茶的知名度,更是激发了我们的种茶制茶热情。”江山斜背茶协会副会长、老寨村茶农陈永标说,同时,镇里出台相关政策,将斜背茶产业作为激励性扶贫项目,引导11户有意愿的贫困户参与,2019年平均每户增收近万元。目前,斜背茶种植面积已经从当初的300亩扩大至3000亩,年产量达到6万公斤,年产值超过600万元。
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江山镇还实施“旅游+茶业”战略,推动茶旅融合发展。“下一步,镇里将以发展生态茶叶观光园为平台,以弘扬茶文化为支点,打造茶业旅游示范区,延伸茶叶产业链。”该镇镇长张翩翩说,届时,游客在这里既可游览翠绿茶园,又可自摘自制茶叶,还可欣赏制茶表演。“更重要的是赋予斜背茶新的时代内涵,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