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革除歪风陋俗 荡漾清风正气
——武平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纪实

武平县传承家风家训展演活动现场(资料图)
核心提示
倡导文明新风、革除农村陋习是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近几年,武平在全县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中,着力革除歪风陋俗,大力倡导“厚养薄葬”“崇俭戒奢”“婚育新风”等向上向善之风。如今,梁野山下清风正气蔚然成风,文明新风已汇聚成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强大正能量。
□ 王发祥 曹建桥 何晓妹 文/图
“现在办婚宴都不燃放烟花爆竹真是好!既节约又不扰民,还不污染武平‘天然氧吧’的空气。”4月28日,从重庆赶回老家武平参加侄儿婚礼的钟强先生,对家乡百姓自觉遵守烟花爆竹禁放限放的新规赞不绝口。
钟强说,以前婚宴大操大办,如今大家求节俭不讲排场,不铺张浪费,请客人数也明显少了,让感情回归本真。
这得益于武平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有力行动。
“武平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中,注重破立并举、疏堵结合,在着力革除歪风陋俗,培育乡风民风,树立清风正气上做足文章。”武平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傅衍华说,武平注重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引导身边群众革除陋习,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以良好的社风民风促进党风政风,让文明新风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1 领导重视,唱响时代新风合奏曲
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武平县委高度重视,出台《武平县深入落实市委2号文件精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意见》,并成立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成为全市唯一一个省纪委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联系点的县。
2017年11月、2018年2月,时任福建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聂庚一行来武平调研,现场督导全县移风易俗工作;2018年4月,时任龙岩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李成荣深入武平调研工作时强调,要建立长效机制,划出纪律红线,督促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列出问题清单,开展专项治理。今年疫情防控期间,龙岩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余学斌来武平调研指导时指出,要健全监督体系,扎紧制度笼子,要传家训正家规严家风,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推动党员干部小家庭树立良好家风。
根据省、市纪委领导要求,武平县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精准施策。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移风易俗专项监督,着力推动。县委文明办牵头推动,重点实施“六倡导六反对”,推进移风易俗“一乡一策”,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实落细落小,激励人们向上向善,以和谐民风、文明乡风、社会清风,涵养党风政风。
2 正面引导,凝聚社会正能量
移风易俗重在正面引导、建设养成和干群自觉。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中,武平坚持党风带民风、家风带社风。县四套班子成员带头签订承诺书,并通过开展“移风易俗,典型示范”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和公众人物示范带动,加强对配偶、直系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的提醒和约束,带头移风易俗,践行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
为积极回应群众关切,2017年7月,武平从破除潜规则入手,纠正城区学校招生过程中的不良习气,在全市率先推行“阳光招生”,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在任县处级领导签订《武平县阳光招生承诺书》并全面接受社会监督,通过杜绝“条子生”“关系生”入手,以“阳光招生”破题,从而推进“四位一体”阳光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得到进一步增强。
“移风易俗要疏不要堵,要把政策说到群众的心坎里。”“小蜜蜂宣讲团”成员、青年志愿者钟声扬如是说。
为引导人民群众自觉接受移风易俗理念,武平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宣传机制,推进移风易俗“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等“六进活动”,并依托“小蜜蜂宣讲团”,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有20多支志愿服务支队和近百支志愿服务分队进行文明新风宣讲示范,同时广泛开展“评最美”和“传家训、亮家风、评家规”活动,推动移风易俗常态化、制度化。
县乡村三级宣讲团(队、组)还将移风易俗内容编入文艺表演节目,2018年10月至今先后进村入户宣讲或文艺演出达500多场次,并在县人民会堂组织举办移风易俗专题文艺晚会,现场500多名干群接受教育,有效提升移风易俗活动的参与率、支持率和满意率。
3 乡村蝶变,文明之花遍地开
文明新规树新风。武平素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风俗,既生噪音扰民,又污染环境,一定程度还形成市民攀比炫富之风。对此,2017年9月,武平县制定《关于深入开展移风易俗、综合治理烟花爆竹燃放攀比之风、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方案》,以限制燃放烟花爆竹为突破口,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行动,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以党风带民风、以民风促党风,倡导城区广大党员干部在婚丧嫁娶中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引导群众大力弘扬厚养薄葬、崇俭戒奢、简办喜宴、文明祭祀等新风,扬清风正气,做文明市民。同时,出台《关于武平县禁止经营燃放的烟花爆竹品种和中心城区限放范围的通告》《关于印发中心城区烟花爆竹限放区域燃放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明确限燃区域、时间和品种,设置相应处罚措施。
为责任到人,武平县层层签订《承诺书》,县纪委监委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开展专项督查和明察暗访,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的不良行为。如今,烟花爆竹禁燃限放已深入人心,成为了干群的一种自觉性行动。县城全面实行禁燃限放以来,成功劝阻、制止300多起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环保部门数据显示,烟花爆竹禁燃限放后,武平县城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同比下降近三成,县城空气质量提升明显。
率先垂范促新风。“移风易俗的确好,但得有党员先带头。”永平镇龙归礤村党员陈远明说,风光大婚是长久流传下来的老风俗、老习惯了,“现在要让老百姓马上转过弯来,的确有点难,我身为党员,就应该以身作则,从我做起。”
原来,陈远明的女儿准备结婚。按照当地习俗,男方要备好彩礼17万元,设宴35桌,每桌菜品18样。但陈远明却表明,要积极响应政府移风易俗号召,宾客能不请的就不请,彩礼就不收了。简办、新办婚事,陈远明给全村人民树立榜样,开了个好头。
在武平北部片区的永平、桃溪、大禾、湘店等乡镇,高价彩礼由来已久,宴席也铺张浪费,加重了村民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但碍于情面,大伙想变却又顾虑重重。2017年10月,武平在全县各乡镇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活动后,许多党员示范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带头移风易俗、勤俭节约,婚丧喜庆一律从简、小事不办,并敢于对高价彩礼说“不”。
村规民约促良俗。在武平,不少村“两委”出台和修订村规民约,在子女尽孝、彩礼过高以及奢靡攀比之风等问题上,通过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用群众的评价力量褒扬社会新风、批评不良现象,重构农村社会公序良俗。
桃溪镇建立“一摸底,二必到,三必报”制度,多渠道宣传“反对高价彩礼,倡导婚育新风”等措施,发挥新时代群众主体作用,在全县带头举办集体婚礼,婚事新办从“一户家庭带头,带动一族宗亲,继而影响一个村、一个镇”,全力营造风清气正好环境。
武平其他乡镇针对各种不良习俗,分别采取不同举措,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让移风易俗专项整治活动以“一乡一策”方式在全县各地落细落小落实,并立竿见影显成效。
象洞镇沾阳村党员钟传升,对其母亲生前孝顺有加,母亲去世后打破传统习俗,用录音哀乐代替人工乐队,不送花圈,少放鞭炮,简办丧事,既减轻了经济负担,也为象洞镇带来一股厚养薄葬新风。
更令人欣喜的是,不少乡镇甚至“不比阔气比公益”,移风易俗气象新,全县目前有80多个村(组)建立慈善基金,用于安老、抚孤、助学、济困、助医、助残等,累计募集善款1500多万元,慈善暖心活动蔚然成风,不断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六,一场“魏侃夫民俗文化旅游节”将在武平万安镇上演。元末至正年间任武平县尹(县令)的魏侃夫,一生勤政爱民、正义廉洁、崇儒兴学,深受邑民爱戴,后人敬仰,当地百姓尊之为“剥皮公爹”,并每年举行祭祀活动,历经600余年而不衰,把侃夫文化正能量永续人间。为防止祭祀活动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万安镇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作用,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节俭,得到了群众广泛认可。
4 强化约束,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龙岩市委2020年3号文件指出,要“完善纠治‘四风’长效机制”,进一步纠正不良习气,树立清风正气,重点深化阳光招生、公款存储、移风易俗等专项工作。
为推动移风易俗常态化、制度化,武平县积极贯彻落实市委文件精神,发扬“敢为人先、接力奋斗”林改首创精神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创城实践精神,把移风易俗当作一项长期性任务抓实抓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着力在红土地上唤回清风正气。
武平强化制度和纪律约束,县纪委监委出台《武平县公职人员违反移风易俗规定处理办法(试行)》,要求党员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组干部从我做起,带头执行,并督促家属积极实行,切实遵守移风易俗相关规定,对违反《办法》的予以一定程度惩戒教育。同时,加强联合督查考核力度,县委文明办将移风易俗列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测评指标体系;县公安部门加强对烟花爆竹禁燃限放检查执法,制止无效的将进行处罚。各级各部门还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到对干部职工绩效考评、评先评优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对违反者将按情节轻重进行惩处问责。
“进入新时代,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重革除陈规陋习和不良社会风气,让文明新风吹遍武平梁野大地每个角落。”武平县政协副主席、县委文明办主任林杭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