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十八洞村》想到的启示


□蔡庆阳

前不久,笔者到某村委会办事,看见村公告栏里面贴着一张“脱贫攻坚信息公示表”,表格上详细注明了贫困户姓名、致贫原因、收入水平、帮扶项目情况、帮扶责任人和联系电话等信息。从表面上来看,将贫困户信息公开,方便了贫困户与结对帮扶人员的联系,进一步夯实精准扶贫责任,加快脱贫攻坚工作进度,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据笔者了解,目前扶贫攻坚项目,各地各部门都建立了详细的走访、帮扶考核指标,贫困户的信息在帮扶手册里都有详细的记录,贫困户也都有扶贫干部的联系方式等资料。因此,这些信息有没有必要进行公示?这样的做法是否顾及了贫困户的心理压力?会不会挫伤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斗志和信心?

由此,我想起了电影《十八洞村》里有一个情景:影片中,作为退伍军人的杨英俊,由于身体原因,家里还有智障的孙女,当扶贫工作队要在其家门口挂上贫困户的牌子时,他坚决拒绝,觉得十分没有面子。最终,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他凭借着不服输、不认命的精神,不畏艰难,与村民共同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造成贫困户致贫的原因或许有很多,有的信息也属于个人“隐私”。诚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觉得,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期,脱贫项目、脱贫资金必须用到刀刃上,把接受帮扶的贫困户信息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能体现公开、透明,确保“真脱贫”。出发点很好,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保护好贫困户的隐私和尊严。如果毫不顾忌贫困户的个人感受,希望借助轰轰烈烈的宣传手段,来提高扶贫工作成绩或者政绩,就有可能衍变成作秀性质的形式主义。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我们有信心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作为贫困户,他们需要扶贫干部带领脱贫致富,摆脱贫困,也需要得到更多的人理解和尊重。对于扶贫干部来说,扶贫攻坚工作不仅需要做实、做细、做精,还需要做“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贫困户一条心共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