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拓宽致富路
上接1版
仅靠丈夫的务工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
2018年10月,抚市镇就业扶贫车间开办后,镇、村干部立马介绍阮冬煌到车间上班。一年多来,阮冬煌平均每月可拿到2300元的报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她说:“在就业扶贫车间上班,既实现了自身就业,又可以兼顾农业生产和照顾小孩,全家都很高兴,在外务工的丈夫也很放心家里。”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永定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脱贫办常务副主任张志文说,区里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区内工业园区和乡村企业就业,对于务工满3个月以上的,每人给予每月200元的补贴。
早在2018年,永定区还出台了《关于扶持永定工业园区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通知》,根据园区企业吸纳的贫困劳动力就业数量和稳定就业时间,给予一次性100-300元/人的补助。2019年,区里进一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扶持就业扶贫(企业)车间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拓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渠道。
为有效提高贫困群众就业技能,2018年和2019年,永定区共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1695人。
精准施策 提升脱贫质量
“贫困户渴望脱贫,但却苦于没有人帮一把。我们政府所做的就是要精准施策,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张志文说。
抚市镇抚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卢元标,便是在政府的帮助下脱贫摘帽的。诚智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坐落于该镇中在村,专门养殖有色兔,且通过“公司+贫困户+基地”的模式,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实现扶贫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对于这家公司的落户,卢元标觉得自己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他找到了镇里的脱贫办,把自己计划养兔子的想法告知了镇干部。
“根据他个人意愿与诚智生态养殖公司对接,通过政府和企业贴一点、自己垫一点的方式,引进了首批180多头的比利时野兔。”镇党委书记张汉锋说。
“公司以低价的方式提供种兔给贫困户养殖,并全程提供免费的技术服务,在兔崽出栏时,再以高于市场价每斤0.5元的价格进行回收,彻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公司总经理苏启珍说。
现如今,卢元标每天精心照料着这些种兔,依靠养殖业,他已经成功脱贫。
对于一些没有加入“公司+贫困户+基地”模式的,永定区则通过土楼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产品进行收购。
依托该公司,永定区成立了贫困户农产品产销对接中心,线上采取制作贫困户农产品信息二维码的方式进行销售,线下则在各景区内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摆放贫困户农产品,帮助贫困户拓展销售渠道。
逐户排查 不让一人掉队
虽然至去年底,永定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对照退出标准已经全部脱贫,但脱贫工作永远在路上。
“我们主要是做好两类贫困对象的大排查,一种是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进行大排查,重点排查是否存在返贫的风险,另一种是对全区所有农户进行全面摸排确定监测户和边缘户。对全区133916户456928人的农户进行再次大排查,防止一些农户因突发事件、家庭变故或是重大疾病致贫。”张志文说。
为此,去年10月,永定区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采取措施,防止脱贫对象出现返贫、处于贫困边缘的边缘户出现致贫问题。目前已摸排出脱贫攻坚监测户110户354人,边缘户40户115人。
对已脱贫但不够稳定的监测户,永定区实施更加精准精细的管理,逐户分析返贫风险原因,制订帮扶计划,明确在原有帮扶的基础上,再由贫困户所在乡镇的科级干部进行挂钩帮扶,制订更加详实的帮扶措施,进一步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多渠道拓宽增收渠道。
对边缘户,则由区里的处级领导进行挂钩帮扶,贫困户所在乡镇领导作为联络人,统一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措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给予重点帮扶。
谈起今年脱贫攻坚的工作,张志文说:“永定将着力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人饮安全的突出问题,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全区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少、一个都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