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为证

龙岩市对口援疆工作纪实(2017-2019)


(上接1版)

“龙岩分指挥部在我们这设立了‘爱心病房’,50多人次的小儿脑瘫患者和贫困户的治疗费用全部免除;他们还设立‘龙岩名医工作室’,‘传帮带’我们的医生,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援疆人才队伍’!”看到医院这几年的巨大变化,院长梅江由衷感谢龙岩援疆医生。

梅院长掰着手指细数援疆医生们带来的变化——赖伟强医生除了传授医术外,还帮助建立绩效考核办法,医院干部职工积极性大增;

陈燕医生的显微镜皮肤病病理分析、袁世伟医生的小针刀治疗面瘫后遗症、赖伟强医生的针刺配合手法治疗小儿脑瘫、郑建医生的绳带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填补医院空白;

今年8月份,龙岩援疆医生指导的代表队,作为全自治区唯一的县级中医院代表队参加自治区康复技能大赛……

三尺讲台上的援疆老师们则用自己的点滴奉献感动着身边的老师、学生们。呼图壁一中赖友雄老师策划的教育系统红歌大赛,更是在全县掀起“红歌热潮”。

“三个词:‘真情、真心、真功夫’!”呼图壁县教育局局长李大江这样评价龙岩援疆老师们。“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快速融入教学工作中,把好的教学理念、方法传授给受援学校。”

让呼图壁第四中学校长王燕印象极其深刻的是,零下二三十度的大冬天,援疆老师们竟然跟平常一样准时到学校督促早读课,其实学校并没有这样的规定。

一件件小事、一份份真情……龙岩援疆干部们渐渐融入呼图壁各族干部群众的心。

民生为本

在呼图壁,只要是龙岩做的好事、实事,受益的群众便会自豪地向别人介绍:

“这路是我们龙岩援疆干部给修的!”

“这学校是我们龙岩援疆干部给盖的!”

“这福利院是我们龙岩援疆干部给建的!”

……

一走进二十里店村,村口用全村1286张村民照片拼成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全家福笑脸墙上,古田会议会址和大漠驼队的剪影交相辉映,几乎所有来访的游客都会驻足观看。

说到由龙岩援疆干部创意策划制作的这个笑脸墙,村党支部书记艾尔肯·尼亚孜透露了个“花絮”:刚开始由于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多,援疆干部只收集到了400多人的照片制作“感党恩”三个字。张贴出来没多久,回家探亲的村民们就发现“怎么没有我啊?”“我们一样感党恩啊!”一传十、十传百,“榜上无名”的村民纷纷找到村委会和龙岩分指挥部,强烈要求把自己的照片添上去。

如今,只要有亲朋好友到家里做客,村民们都会带着客人到笑脸墙参观:“你看!我在这里!”

维吾尔族同胞聚居的二十里店村是省前指联合龙岩和宁德重点打造的“闽疆生态文化示范村”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援疆示范村。通过实施“十个一”工程,当年的泥泞不堪的村道,如今已是宣传我市红色圣地、生态福地、客家祖地、创业宝地的“龙岩路”,更是二十里店百姓的产业路、致富路、幸福路;热孜古丽·哈力克她们的文艺队,能够演唱《剪掉髻子当红军》、《爱拼才会赢》等歌曲。

“同工异曲”的还有园户村镇三工湖村!

这是个原本全是土坯房、泥泞路的回族同胞聚居村。龙岩援疆分指挥部通过探索实施“美丽乡村十特色小镇十精准扶贫”模式,让这里焕然一新;泥泞的村主干道变成了集硬化、亮化、美化、文化于一体的“闽西路”;家家户户低矮破旧的土坯围墙全部实行“穿衣戴帽”展现新风貌;村里的农民公园也将投入使用……

“要不是你们的支持,学生们现在都还在‘天寒地冻’的平房内上课,冻得直哆嗦……”大丰镇龙岩小学的杨盼老师见到前来察看教学楼使用情况的龙岩援疆干部时,说出师生心里话。

大丰镇龙岩小学是中心校,全镇近千名小学生在此上学,校舍原来都是平房,保暖不好,有时候门上结冰几厘米。

龙岩分指挥部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启动项目建设,2019年4月份立项,7月初开工,10月中旬赶在入冬下雪前,两栋投资700万元,可供全部教学班使用的新教学楼投入使用。教学楼铺设了地暖设施,学生再也不用在“天寒地冻”中上课了。

“师生们都很感激感恩龙岩人民,我们一致向上级提议将大丰小学改名为龙岩小学,县里完全同意!”杨盼老师难掩搬进新教学楼的激动心情。

援建项目,尤其是民生项目关系群众福祉,宜快不宜慢!彰显“龙岩速度”这是龙岩援疆人的共识——

五工台镇花儿幼儿园从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仅用5个月。十户村原来要花一个多小时上学的近百名幼儿从此在家门口共享优质学前教育;

呼图壁县老年养护楼暨儿童福利指导中心4个月完成装修,24个孤儿顺利入住;

县融媒体中心50天完成建设,是全自治区第一个完成建设的县级融媒体中心,2019年7月1日全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会在呼图壁召开;

雀尔沟镇哈拉坝片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4个月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让该镇宣传党的政策、开展便民服务、组织文体活动有了新平台;

300万援疆资金撬动的环卫车辆更新升级项目,从立项到采购到第一辆环卫车落户只用了3个月时间,环卫工人拍手称快,极大减轻工作强度;

兰溪丽景社区服务中心、闽疆生态文化村通村柏油路、城区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

民生福祉连着民心,民生改善凝聚民心。

龙岩援疆分指挥部人员刚到位,就结合呼图壁县实际,坚持民生优先,将项目优化调整到脱贫攻坚、智力支援、教育医疗、基层组织建设等民生领域,努力让当地群众过上更加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的美好生活。

据统计,三年时间里,我市共安排6830万元资金用于实施援疆项目。一项项暖心工程、一件件惠民实事,如同和风细雨,滋润着呼图壁县各族人民,让他们广泛受益、持久受益,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民富为基

大家都没想到!今年龙岩机博投洽会上,现场热卖的“网红”——“西域春”系列奶制品,乃是龙岩援疆分指挥部安排冷链运输车,从万里之外的呼图壁一路运过去的。

2018、2019连续两年的机博投洽会上,龙岩援疆分指挥部组团设立呼图壁特装馆。共组织了21家县域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展示展销百余种现代农业、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新型建材等专精特新产品,现场销售额达200万元。期间签约产品代理商、经销商50余家。

呼图壁县地处“一带一路”战略核心区。如何围绕“产业援疆走前头”的目标,让当地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闽疆两地的互补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题。

招商引资成了破解这一题的切入口!

“最关键还是因为有龙岩分指挥部在这里,就像有个‘娘家’,有林晖书记他们在这里,就像有了‘亲戚’!”说起落户呼图壁的缘由,昌吉州中蓝服饰织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裴晋贤这么说。

去年“9·8投洽会”,林晖带着呼图壁招商小分队来到石狮召开推介会,中蓝服饰在会上就透露出极强的投资意愿。去年9月、10月份两次考察,11月份拟定投资协议,12月份正式签约。今年1月份,投资2亿元、用工900人的项目正式落地!

如此大的用工需求,该怎么解决?

裴晋贤一向林晖提出这个问题,林晖就迅速拿起电话,“柯书记您好!有在吗?找你商量个事。”

想起今年开春在中蓝服饰开展的第一场专场招聘会,呼图壁县劳动就业局党组书记柯云记忆犹新,“现场从各个乡镇来了不下400人,林书记那个‘激动’啊,直接脱稿演讲,各族群众被他的讲话感染到了,中途四五次鼓掌!效果相当明显,现场报名350多人!”

从此次招聘会开始,在龙岩援疆资金的帮助下,呼图壁每月1日和15日的招聘会开始常态化运行,至今开展了13场,133家企业提供1972个岗位,3000多人实现就业。

“他们不是招到商就甩手,而是服务越来越细、帮助越来越多!”同样被指挥部招商进来的卡鑫隆服饰总经理黄剑文说。

“林书记他们像家人一样关心我们,什么事情找他,他都是第一时间帮我们协调,逢年过节还来慰问我们,让我们在万里之外找到了家的感觉!”华美伟业高新材料公司总经理陈华水如是说。

三年来,龙岩援疆分指挥部围绕现代农业、纺织服装、新材料新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先后赴福建、广东、江苏、江西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近20次,召开专场招商推介会10余场次,组织当地企业参加福建“6·18”“9·8”“11·8”和国际物流创新展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引进13个项目落户呼图壁县,总投资达15.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3500个。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项目,让群众致富,则是龙岩分指挥部的另一抓手。

在“卫星工厂”,二十里店村的维族大妈们在家门口就可以赚工钱,还能照顾家里老小,有的大妈一天就能挣100多元。因为有说有笑,不孤单,73岁的依力尼亚孜·吾拉英宁愿到“卫星工厂”里工作,也不呆在家里。

据统计,目前龙岩分指挥部建立了“卫星工厂”十产业援疆转移就业示范基地5个,让近200名弱势群体富余劳力实现就近就业。

由龙岩分指挥部指导,以“海棠花儿艳·龙呼一家亲”为主题的呼图壁县第四届海棠花季暨乡村文化旅游节,又让活动现场对面的二十里店村的“小巴扎”生意足足大火了大半个月,有的农民净赚七八千元。

环境整治后的三工湖村如今农家乐搞得红红火火,民族风情特色休闲农家乐发展至26家,200多名村民从外回到村里创业!以前一贫如洗的“金老五”,通过开“金老五农家乐”,如今盖了新房,还买了小轿车。

在雀尔沟、在五工台、在园户村……一个个产业项目、一个个美丽乡村、一个个“卫星工厂”,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呼图壁县的苍茫大地,带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

民情交融

“观念”、“理念”、“思路”、“务实”……这是在呼图壁听到评价龙岩援疆干部最多的词。

“亲戚”、“家人”、“客人”、“龙呼”……这些则是呼图壁干部群众讲到龙岩时用得最多的词。

“进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这是林晖一直提醒自己和其他龙岩援疆干部人才思考并牢记的三句话。

“林副书记他们带给我们的是理念上的冲击,他们办事效率高,‘天不亮出发,干到天黑’,还通过自己的人脉招商引资。”呼图壁县招商一局局长刘雨忠说。

“他们把福建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先进理念带进来,与呼图壁本地实际相结合,找到‘切入口’,落到‘点子上’,援到‘关键处’,‘卫星工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分管工业的县委常委王强说。

“林副书记他们工作作风扎实,抓经济的能力强,代表福建形象!他们即使放假回去也是工作,回到家乡为呼图壁推介、招商。”呼图壁县委办主任曹源说。

“去医院看望林晖副书记,都已经爬不起来了,他还说‘没事!没事!’后面我才知道,他那是太拼了,连续坐飞机出差,腰都受伤了,飞机中转的时候都是搀扶着下来。不让他上飞机,他着急地说‘工作忙,一定要赶回去’,机组人员拗不过他,只好推着轮椅上了飞机。我们很多干部知道后都很感动!”呼图壁县委书记丁彦明透露。

龙岩援疆干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呼图壁的干部群众,两地的干部群众则深入交往交流,逐渐实现交融。

据统计,三年来,龙岩共有46批代表团、考察团近430余人次到访呼图壁交流;呼图壁县党政、法院、融媒体、医疗团等学习考察团组17批290余人次赴龙岩考察、交流、学习。

“福建龙岩以前只是个地理概念,现在就像自己有亲人在那,有感情,实实在在!”王燕校长说,现在只要有龙岩的老师来,他都会在微信群里喊“福建来客人啦!”

就在不久前,近50人的培训班来到龙岩莲东中学、武平二中、坎市中学等地交流学习,在松毛岭等红色遗迹旧址前,听到悲壮的革命故事,很多人都流泪了,“老师们回来后像换了个人似的,工作积极性一下子变高了。比起革命战争年代,我们是如此幸福!”

这样的事数不清——

“从龙岩学习回来,一米八的警察汉子在交流汇报会上,说到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辛时,泪流满面,现场一半以上的人跟着眼睛湿润。”呼图壁县委组织部人才援疆办主任张子心回忆。

“没有龙岩援疆的支持,就没有我们的党员干部如此大规模的去龙岩考察学习,这更新了他们知识、开拓了他们的视野;龙岩党校援疆干部温大安更是让我们学校的科研教学水平一下子上了个台阶。”呼图壁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周宗良如是说。

“今年的海棠花季暨乡村文化旅游节,龙岩分指挥部组织龙岩山歌戏传习中心为新疆观众带来《采茶灯》等富有闽西特色的歌舞节目,龙盛市场管理集团等5家企业参与旅游节特色商品的展销,通过多种形式有机融合援疆元素,有力促进龙呼两地文化旅游深入合作。”县文旅局党组书记王多伟介绍。

“我们特地到新罗、永定、上杭、武平等地学习借鉴融媒体中心先进建设经验,张其锋副台长更是积极推动采编队伍建设、精品栏目打造,使中心成为全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一面旗帜……”呼图壁县融媒体中心主任王春海说。

“龙岩回来后,坚定了我们搞乡村旅游的信心!”雀尔沟镇副镇长杨志备受鼓舞。

龙岩分指挥部还组织上杭县古田镇五龙村党支部与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二十里店村党支部完成结对共建工作。如今,通过两个村共同建立的工作微信群,微信交流工作经验、心得体会成了艾尔肯·尼亚孜的一件乐事。

三年援疆,他们的事情说不完、道不尽……

三年,他们不负市委、市政府和闽西人民的重托,赢得了呼图壁干部群众的一致肯定,呼图壁县委书记丁彦明这样评价:“龙岩援疆干部为呼图壁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持、作出了卓越贡献,县委、县政府是满意的!”

他们更是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市委书记许维泽批示“龙岩市第七批援疆工作队牢记使命、服务大局、担当作为,在助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增进民族交融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展现了龙岩援疆队伍的良好形象和过硬作风”。

三年即将收官,新一批龙岩援疆人将在这里接续奋斗。巍巍天山,见证龙岩和呼图壁的深深情谊;皑皑白雪,记录闽西人民对呼图壁县各族干部群众的浓浓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