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敞开胸怀 拥抱美好未来


采访团成员在武平县思明高新园区采访

编 者 按

全新起点、更高站位、创新思路。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发展的重要部署,营造推动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12月16日,由厦门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走进闽西南”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在10天的时间内,采访团成员分别走进龙岩、三明、泉州、漳州、厦门等地,亲身感受闽西南五市协同发展以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所取得的巨大变化。本报从今天开始,连续刊发闽西南五市在协同发展中取得的新突破、新成效、新亮点。

□ 记者 刘耿剑 文/图

12月16日至17日,“走进闽西南”主题采访团成员分别来到武平县思明高新园区、晋江(长汀)工业园区、长汀县医疗器械产业园、长汀县金龙稀土有限公司等,他们入厂房、到生产第一线,详细了解企业、园区运行和发展情况,并走进武平县城厢镇云寨村,感受云寨村的美丽风景。

协同合作 蓬勃发展

武平县思明高新园区即武平县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是由武平县人民政府与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于2017年11月被认定为第五批福建省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地处岩前镇,规划面积7.52平方公里。共建园区围绕“功能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生态环境优美”要求,扎实抓好招商引资,做好项目服务,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发展新型显示与智能终端、新材料等产业。

武平县思明高新园区管委会主任赖添良介绍,截至2019年11月底,入园企业共有59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预计2019年全年实现总产值84亿元,同比增长6.22%;缴交税收3.5亿元,同比增长3.24%;实现工业用电量5.16亿度,同比增长0.78%。

成立晋江(长汀)工业园区是省委省政府实施山海协作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是晋江、长汀两地紧密合作共建的载体平台,是福建省第一批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省级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龙岩市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载核心区。园区于2012年6月成立,规划总面积15000亩,覆盖河田、涂坊、南山3个乡镇。按照“解放思想建园区、绿色生态定产业、先行先试创体制、科学聚集促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区位、生态、交通等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期实施、逐步推进,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为科技含量高、功能齐全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载区,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建设齐头并行,为山海协作探索经验、作出示范。

园区成立以来,晋江、长汀两地投入共建资金4.96亿元,目前园区共有企业2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2018年园区实现规模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25%,今年1至11月实现产值11.7亿元,完成税收830万元。

长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出台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政策,以打造“全省首个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地”为目标,决心举全县之力建设服务一流、配套设施完善的医疗器械产业园,通过“筑巢引凤”,吸引国内外医疗器械企业入驻。

产业园总投资约10.6亿元,共设腾飞园区和工业新区园区两个园区,腾飞园区于2016年11月开工建设,2018年初全面竣工,生产康复、医用耗材、体外诊断系列、数字超声系列等26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陆续入驻腾飞园区开展厂房装修、产品检测或报证。工业新区园区于2017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2019年底主体建成,2020年6月全面竣工,主要功能包括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培训接待、综合办公、生活配套等。

长汀县金龙稀土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福建省稀土产业的龙头企业,是全国六大稀土产业集团公司之一、上市公司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占地650亩,总投资40.5亿元,形成从稀土矿开采——稀土分离——稀土金属——精深加工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主动融入 蓄势腾飞

自2018年8月,闽西南协同发展区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以来,我市建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同年9月就出台《龙岩市推进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15个方面重点任务,建立17个对口部门对接机制,全力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

我市建立加快推进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重大项目台账,共梳理111个总投资2852亿元的重点项目,策划生成14个总投资400.5亿元的重大项目。此外,我市永定、上杭、武平、长汀、连城、漳平等六个县(市、区)与厦门翔安、同安、思明、海沧、湖里、集美等六区续签共建协议,厦龙山海协作经济区与厦门火炬高新区新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同时,积极推进协作园区建设,推进厦门龙岩山海协作经济区、晋江(长汀)工业园区、武平县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即思明高新园区新发展;建立厦漳泉龙九龙江等流域治理联动机制。目前,全市三条主要流域一到三类水比例达95.5%,2018年9月首次全部消除劣五类水质小流域,为厦门、漳州提供了优质生产和生活用水。

据悉,下一步,我市将围绕构建“一市两区三组团”城市发展格局和“五基地六产业七景区”产业发展布局,充分利用“6·18”、“9·8”厦门投洽会等平台,加强与兄弟地市在有色金属、机械装备、文旅康养、数字、新材料新能源、特色现代农业等产业协作。在产业平台建设上,重点携手厦门把厦龙山海协作经济区打造成全省区域协作的标杆。加强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健全与厦门、漳州流域治理联动机制,共同出资、共同监测、共同整治九龙江流域,共饮一江清水,共同守护绿水青山。紧紧围绕闽西南协同发展区规划编制描绘的蓝图,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产业协作的承接地、山海合作的聚合点、互联互通的枢纽地、生态协同的示范区。

点赞龙岩 畅想未来

龙岩是红色圣地、生态福地、客家祖地、创业宝地。在龙岩采访的两天时间里,采访团成员一路参观、一路体验、一路探寻,感触很多。

“龙岩是革命老区,厦门是经济特区,两地需要互相推荐、互相宣传。”厦门日报记者黄树金感慨:龙岩的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都非常丰富,这里的人们干事创业热情高涨。

厦门晚报记者廖勇飞说,闽西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交流共享,这对于龙岩和厦门协同发展创造了更好、更有利的条件。“龙岩和厦门在旅游、农副产品等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度合作,你有土楼、我有鼓浪屿;你有农产品、我有海产品。其实,闽西南五市各有优势,既要发挥各自优势,又要发挥整体区域优势,创造出闽西南更加美好的新天地。”

海峡导报记者林彬彬说,在龙岩的采访,感受到闽西南协同发展的巨大潜力。龙岩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厦门则是一座滨海旅游城市,两座城市各有特色,相信在旅游方面会有进一步的合作空间。

“这次到龙岩采访,收获颇多。此前对龙岩的印象仅限于革命老区,现在看到如此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入驻龙岩后,对革命老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海西晨报记者陈翠仙说。

泉州晚报记者林书修则表示,龙岩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生态等优势,积极对接厦门泉州人才、资金和产业优势,一些项目进展很快,让人信心满满。此外,龙岩和泉州还是有很大的互补性,龙岩可以借助泉州产业优势,做大做强产业园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期待接下来闽西南五地市继续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作,让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朝着更深、更广、更紧密融合的方向迈进。

“在龙岩的采访,最大的感受就落在发展两个字上。这是真正的高质量发展,是真正的协同发展,龙岩积极与闽西南地区合作,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筑巢引凤、加强山海合作,一个个产业园朝气蓬勃、潜力无限,让我看到了闽西南协同发展的巨大潜力。”三明日报记者刘岩松有感而发,龙岩、三明两地在地缘、历史上都是相亲、相近,有很多的共同点。两地的协同发展要从大闽西的概念出发,从文化、资源、经济等方面,相互学习,在新的起点共同取得新的成就。

“通过两天的采访,亲身感受到龙岩这几年的高速发展,在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推进下,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闽南日报记者陈逸帆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龙岩人民特别地热情好客,不管是在路上遇见的市民,还是陪同采访的工作人员,都让人感到很温暖,期待下次再来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