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老红军谢毕真




    □钟建红

    我与老红军谢毕真的交往始于本世纪初,在接受一次采访任务后,走进了谢老的世界。在采访中,我纠正了谢老记忆中的一个时间节点,这或许是我和谢老成为忘年交的缘由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曾耳闻父辈们谈论过谢老的事迹。

    谢老记忆中,那天农历七月初七,在国民党监狱中听到外面放鞭炮,得知日本投降,公历是8月15日,为自己不能参加抗战胜利的活动感到遗憾。我查后,告诉他是8月13日。老人家有些疑惑地说,我记了60多年了。他走进书房,翻阅了万年历后喜悦地说,谢谢你帮我纠正了60多年的错误记忆。随后遗憾地说,可惜以前在回忆文章中的错误没有办法更正了,并表扬我写作严谨。

    谢老是中共闽粤赣边区史编写小组副组长,为《中共闽粤赣边区史》的各项工作花费了大量心血。白天,他要主持日常工作,晚上常常加班加点。为完成“抗日战争”部分撰写任务,他经常凌晨3点起来写作。他有冠心病,怀里揣药,几次住院。妻子向领导小组告状,没有效果,以至有人给她出主意,晚上等他睡觉后,把灯泡取走。当然,灯泡最后还是没有取走,妻子还是支持的。谢老离休了,却离而不休。从1982年到1999年6月间,65万字的《中共闽粤赣边区史》终于出版,他撰写了近18万字。发行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到闽西,听到谢老离休后从事党史工作,赞扬说“老同志离休后搞党史,很好!”

    谢老不仅主持工作、亲自撰写,还要订正一些历史疑点。1942年6月发生的“南委事件”是闽粤赣边区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南委”的全称是“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中共南方局派人带回来口头指示,梅县地区和闽西南的党组织得到南方局的指示是“解散组织”。在调查中,谢老在收集中共闽粤赣边区史资料时,了解到潮汕的党组织接到的指示是“停止活动,解散领导机关”。谢老感到疑惑,中共南方局对“南委”有两个指示?谢老得知,当年从重庆带回口头指示的张克居住在北京,就找到他了解,证实了“解散组织”是口误;谢老还查阅了相关历史资料获得佐证。谜团解开了,闽西与粤东的许多老同志的革命工龄恢复到“南委事件”前。谢老就是这样一个对党史研究严谨治学的人,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

    对待历史,谢老都是用史实说话,没有辈分之分。交往多了,他老人家常常会和我交流闽西革命史,他对闽西革命史如数家珍,若有新观点、新看法,只要你拿出事实,他是欣然接受别人意见的。

    谢老为闽西经济建设也是功不可没。武平、漳平成功申报苏区县,使闽西7个县(市、区)都是苏区县。他积极向中央领导建议闽西应该享受“西部政策”。2009年5月16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规定福建原中央苏区县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推动了闽西经济的快速发展。他还向中央领导建议修建赣龙铁路、建设闽西高速公路、古田会址群保护等等。

    2013年,福建省出版事业管理局决定出版有关谢老的作品《鸿爪新篇》,谢老决定要我帮助整理。内容主要是由记者、作家写谢老和谢老自己撰写的文章。编辑完成后,需要写序言,我征求谢老的意见,是请人写,还是他老人家自己写。谢老不假思索地回答,“就你写!”我大吃一惊,也深感谢老对我的信任。谢老年长我近半个世纪,我下不了笔啊!我说,我是晚辈,不能写。他回答,你不写,那就不要序言。因此,出版的《鸿爪新篇》没有序言。

    与谢老相识后,我们经常见面。有时因为忙,长时间没有与他老人家联系,他就会打电话询问我忙什么,是不是在写作。因此,我在空闲时主动拜访他老人家,有发表关于闽西党史方面的作品,主动与他老人家分享。每次他都会亲自冲咖啡或泡他家乡的绿茶给我喝,看到老人家有时手会颤,我提出自己泡,他不肯,要我坐着等。一直保持到百岁之后提不动热水瓶,才由保姆代替。

    今年夏天,谢老身体有些不好,我去看过他老人家几次。但我也想,老人家休养一下,就会好起来的,他的一生几经磨难,都挺过来了。同时,也让他安心静养,不打扰他老人家。最后一次住院,我也是这么想的。没想到,12月12日凌晨,谢老走完他的人生路程,再也见不到他老人家了。

    谢老走了,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严谨的治学态度,从我认识他老人家开始影响着我,今后仍将鼓舞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