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圣地龙岩


油菜花开才溪乡。郑献兴 摄

□ 刘少雄

闽西是原中央苏区所在地,对全国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党的建设、军队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习近平

地处福建西部的龙岩,通称闽西。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地方,是民主建政的实践基地;这里,是农村包围城市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地。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赣水苍茫闽山碧。1929年,朱毛红军来到闽西,终于摆脱了井冈山时期“山穷水复疑无路”的生死绝境,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历史转机。

红旗跃过汀江

1929年1月14日,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红色政权进行疯狂“围剿”,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在党代表毛泽东、军长朱德、政治部主任陈毅的率领下,被迫撤离井冈山,踏上出击赣南、闽西的艰难征途……

毛泽东在写给中央的一份报告中说:“沿途都是无党无群众的地方,追兵五团紧蹑其后,反动民团助长声威,是为我军最困苦的时候。”

红四军该向何处?闽西良好的革命基础,为红四军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希望。

2月24日,就在红四军即将离开赣南的东固之时,中共福建省委送来一封信件,信中建议“红军暂时开到闽西长汀、武平、上杭一带来作一短时间的休息”。

3月14日,红四军分兵三路向长岭寨发起总攻,消灭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郭凤鸣部两千余人,缴枪五百余支,击毙敌首郭凤鸣,乘胜解放长汀城。

长汀,被朱德称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红四军进城后,通过没收反动豪绅财产、发动商人捐助等,筹得款项5万多元。除了汇给上海党中央一笔巨款外,给每位战士发了4块大洋零用钱,又拨出一部分款项救济长汀的贫苦工农,还赶制了4000套军装,让红四军官兵第一次穿上了整齐统一的灰色军装。

3月20日,毛泽东在汀州辛耕别墅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提出“以闽西赣南二十余县一大区为范围,用游击战术以发动群众,以群众公开割据,深入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由此之割据与湘赣之割据相连接起来,形成一坚固势力,以为前进之根基”。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1929年5月,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建议红军迅速重返闽西,推动和扩大闽西地区的革命斗争。

5月19日,红四军从瑞金出发向闽西挺进。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毛泽东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成功指挥了富有军事思想艺术的经典战役——“三打龙岩”!

5月23日拂晓,红四军两路合围龙岩城,守敌陈国辉部夺路而逃,红四军二次入闽,旗开得胜。为了诱敌归巢,红四军主动撤离龙岩,挥师永定。

6月3日拂晓,红四军第三纵队与闽西地方武装第二次攻克龙岩后,又主动撤离。逃往广东大埔的陈国辉继续窜回老巢。

6月19日拂晓,红四军在闽西地方武装配合下,趁敌不备,从南、西、北三面向龙岩城突袭。

“三打龙岩”,战果辉煌!除陈国辉只身逃脱外,敌第一混成旅驻岩城的主力2000多人全部被歼,红四军大获全胜!

“三打龙岩”,堪称红军早期战争史上的成功案例,凸显了毛泽东“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战术思想。

闽赣千里路,春花笑吐红。红四军入闽后,闽西广大地区出现了“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喜人局面。

分田分地真忙

早在“五四”运动前后,马列主义就开始在闽西传播。

邓子恢、张鼎丞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将革命火种播撒在闽西大地。

1926年夏,闽西第一个党组织、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永定湖雷万源楼诞生。1927年3月, “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在上杭县创办。

闽西有了共产党,八闽大地起惊雷。

1928年3月4日(农历二月十三),郭滴人、邓子恢等领导了龙岩后田暴动,打响了福建土地革命之先声。

1928年3月8日,朱积垒领导了平和暴动。

1928年6月25日,邓子恢、傅柏翠领导上杭蛟洋暴动。

1928年6月底,张鼎丞、阮山、卢肇西等领导了闽西规模最大的暴动——永定暴动。

1928年7月15日,龙岩、永定、上杭、平和4县党组织负责人在永定古木督开会,成立中共闽西临时特委,同时成立闽西暴动委员会。

8月,永定溪南里成立区苏维埃政府,这是福建省第一块苏维埃区域。邓子恢、张鼎丞领导全区13个乡,2万多人口开展土改分田工作,率先在全国进行土地分配探索。他们创造性地提出“抽多补少”的土地分配原则,为中央苏区的土地分配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年之后的1929年7月21日,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杭蛟洋文昌阁召开。毛泽东亲自指导制定了《政治决议案》和土地政策、法规,在闽西苏区乃至整个中央苏区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我国土地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1929年,闽西50多个区、600多个乡完成了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府,让80多万贫苦农民分得土地。

1930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上杭南阳龙田书院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联席会议,史称“南阳会议”。会议讨论和通过了《富农问题》《流氓问题》两个决议案。《富农问题》决议案增加了“抽肥补瘦”土地分配原则,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党的土地政策。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就在闽西80万农民轰轰烈烈开展土地革命的时刻,就在红四军攻城略地捷报频传之际,一个关于如何建设人民军队、谁来领导人民军队的重大原则问题,却深深困扰着红四军的领导层。

由于红军初创和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军队组成成分复杂,一些不良习气被带到了红军当中,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滋生蔓延,影响着红四军的内部团结。

从1929年5月底,毛泽东在湖雷和堂堡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到6月8日,朱德、毛泽东、陈毅在上杭白砂早康召开前委扩大会议、6月22日在龙岩公民小学召开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从7月底在蛟洋和白沙早康召开前委紧急会议,到9月朱德在上杭县城太忠庙主持召开红四军第八次党代会……

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毛泽东、朱德、陈毅和身在上海党中央的周恩来都在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这无疑是一个事关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时年36岁的毛泽东,尽管身受疟疾和政治挫折的双重折磨,却依然充满革命者的壮志豪情。重阳节之际,毛泽东从永定合溪来到上杭临江楼,面对江天一色,他写下一阕千古词章: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正是黄花飘香时节,1929年11月26日,大病初愈、正在上杭苏家坡休养的毛泽东,接到了朱德、陈毅派专人送达的中央“九月来信”,催促他尽快重返红四军主持前委工作。

毛泽东连夜赶赴汀州,与朱德、陈毅会合。

11月28日,毛泽东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讨论中央“九月来信”精神,并作出重要决定:召开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

12月3日,红四军主力从汀州到达连城新泉,开展了为期十天的集中整训。按照前委分工,毛泽东、陈毅负责政治整顿,朱德负责军事训练。

整训期间,毛泽东开展调查研究,摸清部队存在的问题。他与朱德、陈毅商议,将之前形成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增补“洗澡避女人”“大便找厕所”两条规定,形成了我军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军纪问题是红军一个很大的政治问题”。毛泽东领导红四军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探索政治建军之路,为即将召开的古田会议作好充分准备。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天降大雪,在古田镇溪背村廖氏宗祠,红四军围着炭火,召开了建党、建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史称“古田会议”。

根据中央指示,毛泽东集中全军智慧,总结建军两年多来的经验教训,完成了《古田会议决议》的起草。这份18500字的决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根本原则,成为后来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会上,毛泽东重新当选为红四军前委书记。

决议共分8个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党的组织问题,党内教育问题,红军宣传工作问题,士兵政治训练问题,废止肉刑问题,优待伤兵问题,红军军事系统与政治系统关系问题。

古田会议明确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肯定了党对红军的领导原则,指明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方向。《决议》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从根本上解决了我们党领导和建设军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人民军队由此得以脱胎换骨,从胜利走向胜利。

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上创造性地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通过思想教育实现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使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更从思想上入党。

古田是我们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地方,是我军政治工作奠基的地方,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古田会议召开85周年之际,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并在古田主持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人民军队从古田再出发,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2017年8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

赖坊村,距离古田会议旧址廖氏宗祠仅一里之遥。

这座二层砖木结构的小楼,叫协成店。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又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光辉篇章。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除了对那些右倾悲观思想做了分析批评外,还雄辩地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伟大思想,在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从1929年至1933年间,毛泽东多次来到闽西,创办妇女夜校、平民小学,举办干部训练班(1929年毛泽东在古田苏家坡兴办闽粤赣三省干部培训班,为闽粤赣三地培养了大批基层苏维埃急需的干部人才),进行了艰苦卓绝而又富有成效的革命实践及理论探索,写下了《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才溪乡调查》等一系列光辉篇章,形成了一系列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思想,使龙岩当之无愧地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

风展红旗如画

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全国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一块苏区——中央苏区”。

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两次入闽,有力地推动了闽西地方党组织的迅速发展,创建了纵横300里、人口近百万的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土地革命时期全国最大的一块苏区。1931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标志着中央苏区正式形成。

闽西苏区的土地和人口,约占中央苏区土地和人口的五分之二,成为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

闽西苏区成功的执政实践,是中央苏区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开端。

1930年3月18日,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龙岩召开,成立了闽西苏维埃政府,建立了经济、财政等八个委员会。而后,龙岩、上杭、武平、永定、连城、长汀、汀连、饶和埔、宁化等县和汀州市苏维埃政府成立。

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汀州召开,成立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

闽西苏区实行的代表会议制度,是实施民主政治、进行政权建设的全新探索。毛泽东在全国“二苏大”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苏维埃依靠这一制度,同广大民众结合起来,就使苏维埃成为最能发扬民众创造力的机关、最能动员民众以适应国内战争适应革命建设的机关,这也是历史上无论什么政府所做不到的。

闽西苏区开展的苏维埃法律体系的成功实践(如:中共闽西“一大”与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的一系列法律文本,如《苏维埃政府组织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工会法》《森林法》……等16部),奠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思想的最早实践。

中国共产党人,在闽西红土地上创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众多“第一”,进行了前无古人的成功探索——

这里诞生了红军第一套军装,完成了中国红军的第一次整编,产生了中央苏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中央苏区第一家由政府直接领导的出版发行机构——闽西列宁书局,创建了中央苏区第一个红色兵工厂——山塘兵工厂,创办了中央苏区最早为红军服务的医院——长汀福音医院、中央苏区第一所正规军校——闽西红军学校,创办了我军历史上的第一张军报《浪花》、中央苏区第一家股份制银行——闽西工农银行、中央苏区第一个劳动合作社——才溪互助组、中央苏区第一所工农妇女夜校——新泉工农妇女夜校,建立了闽西苏维埃创办粮食调剂局——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最早实践和闽西苏区创建赤色邮政——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红色邮政和交通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创造出成千上万所学校、发展苏维埃文化教育……

闽西苏区的经济建设,支撑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半壁江山。

在山城汀州,红军被服厂、中华织布厂、红军斗笠厂、汀州弹棉厂、造纸厂……各种生产合作社的建立以及一大批公营工业的蓬勃兴起,形成了中央苏区的骨干工业体系,成为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

1931年冬,当周恩来从上海经秘密交通线来到长汀,他赞叹道:“汀州的繁盛,简直为全国苏区之冠。”

闽西,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发源地。中国共产党在闽西苏区形成的调查研究、深入实际、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影响深远。

在漳平杨美村荣福堂民厝,至今还保留着这样一封“红军留款信”:“老板你不在家,你的米我买了廿六斤,大洋二元,大洋在观泗老板手,礼。红军。”这是1929年8月,朱德率领红四军出击闽中途经杨美村时留下的历史遗迹,它是我党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历史缩影,是我军严格遵守群众纪律的历史见证。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饭包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正是由于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引领,苏区的政权、经济、文化、军事等各项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上杭才溪乡和长汀涂坊乡等一大批苏区建设和扩红、支前的模范。

为有牺牲多壮志

1933年11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疯狂“围剿”。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主力红军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征程。

“守住苏区东大门,誓死捍卫党中央”。1934年秋,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战,就在横跨连城、长汀两县的松毛岭展开。中央红军和闽西地方武装以近万兵力抵抗数万国民党正规军飞机、大炮的轮番进攻。七天七夜的誓死坚守,赢来了党中央机关和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的宝贵时间。据民国版的《长汀县志》记载:“……是役双方死亡枕藉,尸遍山野,战事之剧,空前未有。”

闽西,每一寸土地都洒满先烈的鲜血。

土地革命时期,闽西有10万工农子弟参加红军和赤卫队,先后建立了5个军的红军部队,2.41万多在册烈士血沃征途,539个村庄被毁,3.8万余户群众捐躯。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最惨烈的战斗。由闽西子弟组成的绝命后卫师,为掩护中央纵队转移,血染湘江。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和闽西老红军、军烈属代表座谈时,深情地回忆道:长征出发时,闽西子弟积极踊跃参加红军,红军队伍中有两万多闽西儿女。担任中央红军总后卫的红34师,6000多人主要是闽西子弟,湘江一战几乎全师牺牲。

二万五千里长征,8.6万中央红军中有2.6万闽西儿女,到达陕北时仅剩下2000余人,平均每一里路就倒下了一名闽西子弟!

为有牺牲多壮志,英雄热血写春秋。

闽西是中国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区域,是中国革命在南方的重要战略支点。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守闽西的红军游击队和闽西人民,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5年4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闽西南党组织统一领导的形成。

毛泽东曾赞扬闽西老区人民:“你们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保留了这么多干部,保留和发展了部队,保留了20万亩土地,保卫了苏区广大群众的利益,这是伟大的胜利。” 据新中国土地改革前调查:闽西龙岩、上杭、永定等县的15个区、83个乡、14.6万人口的广大农村地区,有20多万亩土地一直保留在贫苦农民手中。

山水千万重云谲波诡,秘道三千里直通苏区。1930年至1934年,中央交通局以闽西苏区的“工农通讯社”机要交通网为基础,建立了一条由上海到香港、粤东,经闽西,到达江西瑞金长达3000里的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一批智勇双全的闽西交通员,为传递中央与苏区的指示和信息,为输送苏区所需的电台、武器弹药及各种紧缺物资,为护送周恩来、瞿秋白等200多位党的领导干部,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高度评价说:“红色交通线就像我们身上的血脉。”

闽西,是新四军的重要来源地,全军四分之一的部队在这里改编成立。在抗日战争中,近5000名闽西子弟编入八路军、新四军,他们的热血洒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仅在皖南事变和塘马战斗中,闽西籍将士就牺牲近1500人。

青山处处埋忠骨,英雄生命开鲜花。

瞿秋白、何叔衡、刘安恭、胡少海、王良、许卓、吴富莲、廖海涛、罗化成、郭滴人、陈明、张元寿……巍巍的丰碑矗立着不朽姓名!

陈客、陈康容、阙桥书、范达春、张锦辉、张溪兜、才溪红色三兄弟、永定伯公坳七烈士……血色的土地镌刻着感人故事!

邓子恢、张鼎丞、陈丕显、杨成武、刘亚楼……血火的洗礼锻造出一代英豪!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闽西子弟担负着前锋侦察、殿后救护、政工后勤等特殊而艰巨的任务,他们在血战湘江、智取遵义、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攻占腊子口等战斗中屡建奇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闽西儿女同样浴血奋战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奇迹!

1955—1965年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的龙岩籍将军有68名,占福建籍将军总数的82%、省部军级干部92名。上杭才溪,赢得了“九军十八师”和“将军之乡”的美誉。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闽西老区给予了巨大关怀。周恩来总理曾经指出,今后外国兄弟代表团和个人来华,多请他们到上杭古田、才溪看看,看看我们当年艰苦环境下是怎样闹革命的。

习近平总书记对闽西老区人民一直牵挂在心,先后20次来到闽西,每次都要专程看望老红军和军烈属等人员。

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动情地说,老区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要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革命事业,正激励着闽西老区人民,在新长征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