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阳民 唯美乡村

阳民村全景
□通讯员 洪炳东 文/图
11月25日,笔者来到武平县中山镇阳民村,只见杨柳依依,竹林苍翠,绿树掩映下的农民文化公园内,村民们或闲庭信步,或健身锻炼,或坐在石凳上聊天、拉家常,十分惬意。
阳民村距中山集镇所在地3公里,全村共有374户、1543人。近几年,该村围绕“水墨阳民”主题,突出“生态、环保、休闲”元素,打造成了“房前有山、山上有果、水中有鱼、田间有绿”的美丽新农村。
大自然钟爱阳民,造就了两条“龙”。
一条是“水龙”,蜿蜒曲折的中山河就像一条巨龙穿过阳民所有自然村,时而咆哮奔腾,时而平静流淌,两岸翠竹郁郁葱葱,人称“小桂林”。
另一条是“地龙”,河的西侧矗立起绵延十里的红色峭壁逶迤起伏,由牌楼岽、岐岭岽、河牌岽相连,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峭壁之下众多岩洞远近闻名,有“武平八景”之一的“龙岩雨霁”。
相传八仙中的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云游天下时,发现阳民山水秀丽、景色独特,便驻足下起了象棋,如今棋盘石还留在聚仙岩,聚仙岩也因此得名。此外,村子还有仙姑岩、新华岩、老虎岩等形态各异的岩洞。
走进阳民村,林中鸟儿穿梭,池塘鱼儿欢跳,十里竹林穿村而过,热情的“水龙”和“地龙”在国道358线两边夹道欢迎。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阳民人勤劳、勇敢、智慧,曾经创造了两项水利工程奇迹:一是十里翠竹。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保护好一河两岸耕地不被洪水冲刷,村民在河两岸的沙滩上种了大片黄竹,如今翠竹成林,是一项最省钱、最生态、最科学的河坝防护措施,不仅保护了千亩良田,也成为阳民靓丽的风景线。二是水利大坝。上世纪七十年代,阳民人以改天换地的气概,巧用大自然的智慧,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自力更生,在中山河阳民段建起了两座水利大坝,安装了十台水轮机,不用油、不用电,让那河水乖乖上山灌溉着千亩良田。这一生态水利工程全县唯一,全省少有。
为充分发掘当地自然与人文资源,建设美丽家园,打造旅游强村,实现家乡美、产业兴、百姓富,阳民村以创建党建示范点为机遇,深化村社共建,推动民村共富,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旅游观光,全力打造生态党建、山水渔村。
今年10月,福建省全民健身运动会2019年“美利达杯”环武平阳民村自行车绕圈赛在阳民村举行。来自闽粤赣三省的200多名自行车运动员随着发令声响如离弦之箭、风驰电掣,穿梭在阵阵稻香的金色田野,奔驰在绿油油的生态茶园,奋勇争先在青翠欲滴的十里翠竹。他们用速度演绎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也通过比赛享受绿色出行的快乐,体验阳民良好的生态和美丽风景。
“进入新时代,阳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村支部书记邬广勤介绍说,阳民村以生态独特被规划为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县委县政府对县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龙岩雨霁保护开发·补齐武平八景短板的建议”高度重视,已开始对“龙岩雨霁”进行保护开发。
“下一步,阳民村将持续依托蔬菜种植基地、荷塘风光、十里翠竹、生态茶园以及当地独一无二的地方方言‘军家话’等自然、人文资源,全力打造‘游阳民竹林、观玉带堤柳、赏杨柳荷花、学军家方言、品客家美食’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发展当地旅游业,增加村民收入。未来,阳民村将一定会更美好!” 邬广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