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2019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中提出

电子烟有害 应加以管理

■ 不建议以电子尼古丁传送系统为戒烟辅助手段 ■ 建议使用经证明有效的戒烟方法,如基于尼古丁和非尼古丁的药物疗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者 傅利昌

以更加安全和助力戒烟为名的电子烟,时下正方兴未艾,成为烟民们的新宠。依生产商的广告所称,电子烟具有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携带方便、降低对传统卷烟的依赖,逐渐达到戒烟目的。对于急于戒烟但又难以忍受戒烟之苦的烟民而言,电子烟无疑是各种选项中的最优项。长期以来,商家都以电子烟不含焦油、悬浮微粒等有害成分为卖点推广,对消费者形成了误导,加之电子烟作为新生事物所形成的迷惑性,其“绿色”的概念也极易获得大众的欢迎,由此掩盖了电子烟真实的危害性。

电子烟有助戒烟?

电子烟从其诞生之初,就处在争议之中:电子烟能否帮助烟民戒烟,甚至替代香烟?还没有研究最终证明电子尼古丁传送系统是否能帮助吸烟者戒烟。

记者查阅了有关资料证实:目前,世卫组织不建议以电子尼古丁传送系统为戒烟辅助手段。如果你想戒烟,建议使用经证明有效的戒烟方法,如基于尼古丁和非尼古丁的药物疗法。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2019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中强调称:“虽然对电子烟触发的具体风险还没有结论性的评估,但毫无疑问,电子烟有害,应当加以管理”。

记者从一份资料获悉。美国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今年6月23日发布声明,正在调查一例使用电子烟后肺部严重损坏致死的病例。这是全美第一例与电子烟相关的死亡病例。

据悉,这名死者在入院治疗时曾出现剧烈咳嗽、呼吸急促和胸痛胸闷等症状。怀疑其死因与吸食电子烟存在关联,卫生部门将展开进一步化验与调查,以确定具体的致死原因及有害物成分。

自6月28日以来,美国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已收到22个州的193人因使用电子烟而出现严重肺部疾病的病例。死者已排除感染性疾病,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

吸一次就会伤害心血管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科学期刊《放射学》上刊出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31名约20至30岁的健康人士进行测试,他们全部均从未吸食任何烟草产品。

测试中,实验对象会吸食16口电子烟,研究人员在吸食前后,分别透过磁力共振造影,测量他们大腿的血流量,发现 血流量在吸烟后会降低,带氧量也较少,状况持续约1小时后消失。

宾夕法尼亚州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放射学及生物物理教授韦尔利负责撰写报告,他指出,目前未能确认哪种物质导致血流量改变,但显示只要吸食一次电子烟,便会短暂损害血管功能,若长期吸食电子烟,血管功能更可能永久受损,并有机会引发心血管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应该尽早对电子烟的危害引起关注,在今年世界无烟日主题宣传中,“拒绝电子烟”成为宣传主题,希望引起公众、家长、青少年要提高对电子烟危害的意识,特别是家长、学校要监督,减少青少年接触电子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