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小书房


□ 蓝玉文

我的家是1996年“88”洪灾前一个月建造的,由于建在庐丰春蕾小学旁,地处高处,免遭那次洪水的侵袭。东边还有一棵上百年的樟树,据说成仙了,灵气十足,逢年过节还有个别认樟树为神的信女,给古树系红并虔诚朝拜呢。大家都说我住在旁边,或多或少沾了点灵气。

我家书房在主卧室旁,大约有12平方米,角落里放置了一台电脑桌,陪伴我16年了,台式电脑已换成第二台了,还是女儿2009年读大学时购置的。电脑桌对面是简易书架,一格一格,极好分类,查找资料方便、快捷。电脑桌旁是张竹制折叠床椅,累了,就坐会儿,困了,就躺会儿,平常查找资料时,还可将资料整齐地排发着,一目了然。门旁还放置一张办公桌,闲时习习字,听听音乐,乐在其中。

小小书房乾坤大。书房里装着我20多年美好的回忆。

记得1996年时,上级要求小学老师要提高学历,大专以上要达48%,鼓励支持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积极报考小学教育专业自学考试。开始的几科,略加培训,还能过关;可后来难度加大了。那时在学区,繁杂事务多,忙着应酬以及家庭事务,自考计划便搁浅了。等到2001年时,看到原先基础不那么好的老师仍在参加自学考试,且每次能过一、两科,便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不会比别人笨。于是每次报三科,剩余的9科三个学期就攻下来了,那一年半里,每晚在书房里待的时间不少于3个小时,阅读、梳理、记忆、测试。那时光,身上的脂肪也不知去哪儿了,终于在2002年12月领到省教育学院的大专自考毕业证书。

大专自考过关,2002年冬我购置了一台电脑,开始拨弄起来。那时的电信宽带网速可慢,费用却不便宜,因此,上网都是有目的查找资料或电子投稿,并且尽量选择中午或深夜,网速才快。平常则打好文稿或练练五笔游戏。2003年8月慕名而去三铃摩托车销售店,购置了一台太子摩托车,偶有所得,于是我整理了一篇《做生活的有心人》文稿,第一次向《闽西日报》电子邮箱投稿,当年10月21日《闽西日报》B2版刊发。尔后一发不可收,尤其是2007年在“话说闽西”专栏刊发了10多篇乡土风情稿件……回想当年,半夜偷偷起床敲打键盘的情形仍历历在目。

至今我撰写风俗人文的文章在《福建乡土》《福建民族》《梅州日报》《闽西乡讯》等报纸杂志上刊发40多篇。2014年,乡里要成立乡志编委,还特聘我为《庐丰畲族乡志》编纂委员会编辑呢。在创作这些人文风俗类文章的同时,也不忘本行,我的教学文章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70多篇,指导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在CN级报刊发表20多篇,2007年还被《快乐数学》聘为“特约编辑”,也因此获得许多证书、奖牌、奖杯。瞧,我的小书房又成了“藏宝阁”,里面净是“奇珍异宝”。现在我又建有博客、美篇等,方便“志同道合”之士相互交流、了解。

我爱我家小书房,虽说她使我衣带渐宽人憔悴,但给我丰富的精神食粮,成为创作的乐园,终不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