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激进增长 信用卡进入存量竞争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新增发卡量、贷款规模等多项信用卡规模指标均下降明显。分析认为,信用卡告别激进增长模式,开始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作为消费金融的主力军,未来信用卡业务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增量业务“踩刹车”

从上市银行半年报中可见,上半年上市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明显减速,诸如新增发卡量、透支余额等指标,与之相对应的是信用卡不良率的抬升。

“主要是共债风险暴露,不少银行是提前主动调整策略,信用卡增长不再那么激进。”一位股份制银行高管告诉记者。

近期,针对信用卡授信不审慎等突出风险问题,北京银保监局印发了《关于加强银行卡风险防控的监管意见》,从三方面重点细化明确对信用卡业务的授信管理要求。

主动管控防风险

为防范信用卡风险,多家上市银行已采取举措加强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交通银行、平安银行等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提到,针对信用卡风险,提前预判形势,提早布局,在发卡审批、贷中管控、贷后催收等环节采取了一系列风险管控措施。

应用金融科技的“智能风控”也是重要手段之一。“相比秒级的审批能力,将风控能力提升到秒级的水平才是我们最大的突破。在当前的环境下,首先必须守住金融风险的红线,才能继续拓展信用卡业务的规模。通过金融科技来全面提升风控能力,是未来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交通银行信用卡相关负责人说。

前景仍被看好

银行信用卡业务是国际上成熟的消费金融模式,各家商业银行信用卡机构目前纷纷在已有客户、资金、管理、人才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在产品体系、服务能力、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升级,综合竞争优势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消费金融领域的主力军、正规军地位进一步凸显。作为银行零售业务实现突破的“尖兵”,银行信用卡业务在消费金融这个赛道上仍被看好。

首先,信用卡信贷规模在消费金融领域遥遥领先,且信用卡客户使用消费信贷还有着较大空间;其次,信用卡消费信贷产品完善,已基本能够覆盖居民日常消费所需的金融服务;第三,风险管理能力突出,既有所在总行风控部门的管理,也有信用卡自身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第四,金融科技支撑和应用能力出色,可以说信用卡业务对金融科技的深入应用是银行各个模块中最强的,也是消费金融领域中最强的。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认为,我国信用卡人均持卡量和贷款规模均较低,与信用卡体系较发达的市场相比,我国当前的信用卡发展仍有较大空间。且比较之下,我国信用卡不良率不算高。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