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市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一)加快培育工业数字技术产业

一是做强做优电子信息制造业。进一步优化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布局,完善园区载体建设,加快形成产业集聚,重点支持连城、永定、武平进一步壮大产业发展规模,推进形成手机、新型显示、锂电池、光电信息等特色产业。二是创新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划建设软件专业园区,引导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同时以智慧城市、促进信息消费、推动产业数字化等为着力点,引导企业进行差异化发展,积极拓展市场,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加快培育新兴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培育钰辰微电子、汇创新高等物联网企业和生菜科技等VR/AR企业,对接省相关产业联盟和技术研发等公共平台,促进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与服务创新。力争我市工业数字技术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

(二)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和应用

一是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企业按需购买信息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研发设计、制造执行系统等云服务,降低一次性投入成本,同时引导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进一步降本增效。力争至2020年推动500家以上企业“上云上平台”。二是培育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重点推进一批工业互联网改造项目,在企业内外网络改造、平台集成、安全集成等方面开展应用,组织评选典型应用标杆企业并在全市推广。力争至2020年培育5家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三是培育工业互联网行业示范平台。培育打造地方特色的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重点推进龙马环卫的智慧环卫、龙净环保的智慧环保、上杭“互联网+”金铜产业区域化链条化等平台建设。力争至2020年培养1家以上工业互联网行业示范平台。四是建立工业互联网资源库。引进、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咨询、设计与集成服务机构,充实完善工业互联网优秀产品和服务资源,推动技术融通、资源互享、生态共建。

(三)发展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

一是进一步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机械装备、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等行业的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智能化改造,提升制造装备的数控化率和智能化水平,推进生产全过程智能化。二是培育发展生产制造新模式。鼓励企业进行网络协同设计,构建产业链协同研发体系;鼓励个性化定制生产,利用互联网精准对接客户需求,推广让客户深度参与设计的生产模式。三是推动企业数字化服务化融合发展。支持工程机械、高端装备等企业向提供综合业务的服务商转型,提供产品监测追溯、故障诊断、远程维护、在线分析、大型设备融资租赁等服务。

(四)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一是加强产业化项目策划招商。瞄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高端显示、机器人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招商项目;深入实施“互联网返乡工程”,用好龙岩籍互联网精英多的优势,加大龙岩数字产业的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二是加强数字化项目储备管理。策划一批产业数字化项目,建立“上云上平台”企业储备库、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储备库等,成熟一批发展一批,支撑未来数字化转型发展后劲。三是推进数字经济项目实施落地。落实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签约项目,推进我市《数字产业(基地)发展工作方案》相关数字经济项目建设,推动78省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建设,优化项目服务推进机制,按属地进行管理,分行业、分年度推进项目实施。

(五)优化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提升企业认知水平。利用各种途径加大数字经济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认识。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找准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调动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程度,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强化人才智力支撑。依托龙岩学院等本地人才培养机构设置相应专业学科培养专业人才,吸引省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人才培训,同时建立完善专家智库支持我市工业数字经济建设。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制定专项扶持政策,重点支持本地软件设计、大数据应用、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发展,出台人才引进政策,支持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和兑现,更好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四是强化发展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完善工商税务、投融资、财务、法务、人事代理、产权交易等服务体系,全方位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同时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支撑,优化新一代网络基础,推动企业进行内外网络改造,完善工业互联网服务体系,培育打造地方特色的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

数字经济组

蒋海鸿 张发盛 卓国志 罗丽琴 林文生

钱云亮 罗锦烽 谢定柱 张剑生 魏 纯

邓同清 陈秀燕 刘金东 刘家明 刘淦林

简仲彬 蒋中峰 吴桂潮 谢雄辉 王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