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警惕“隐形”的公务接待
□ 蔡庆阳
前不久,与某单位一位领导聊天,他讲到一件事:他们到基层一企业调研工作,调研结束后,该企业负责人热情地跟他们说:“领导们辛苦了,也到了饭点,今天我私人做东,请大家吃个工作餐,费用由我自己掏腰包!”这番话,让他们实在左右为难,最后大家还是婉言谢绝了!
近年来,中央一如既往地正风肃纪,刹住了公务上的吃喝风,如今党员干部公款吃喝、接受宴请的现象明显减少,有效地解决了基层应酬多、吃喝多等诸多“顽症”。事实也证明,落实好各项规定使广大党员干部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谋思路、干工作。但是,还是有一些单位和部门心存侥幸,变着花样搞接待吃喝,像上面所说的,其实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最终买单的还是公家,只是不说公务接待,是私人宴请。这种打“感情牌”、“擦边球”式的接待,碍于沟通和感情的需要,还是让不少人深陷其中。
“隐形”的公务接待是一种变了味的权力消费,它不仅助长了奢靡之风,败坏了党风政风。因此,应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让“八项规定”深入人心,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严格公务接待活动,制定好用、实用、管用的管理办法,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均不得巧立名目、移花接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另外,对违反规定的要加大惩处力度,要敢于硬碰硬、动真格,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只有不断加大制度建设和执纪问责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吃喝风”的反弹,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