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红山乡:贫困户养蜂过甜蜜的日子
本报讯(通讯员 陈天长 张汀美)“小暑”刚过,长汀县红山乡中坪村贫困户郑洪远脸上泛起了笑容,他2017年参与激励性扶贫养蜂项目,从最初养殖中华蜂10箱,发展到目前37箱。“小暑”过后收获380多斤蜂蜜。在一周之内以50元一斤价格销售一空。仅此一项收入就近2万元呢。
郑洪远今年32岁,父亲早已去世,与患有类风湿的母亲相依为命。前些年为改变命运,他也曾到晋江凭苦力打工,但工资不高,只好返回家乡。2016年实施脱贫攻坚以来,他家是贫困户。当听说乡里发挥山多树多蜜源足的优势,依托养蜂大户杨皓实施激励性扶贫养蜂项目时,郑洪远第一个报名参加。州龙家庭农场统一免费供应10箱中华蜂蜜。
养蜂要技术,郑洪远学技术认真积极,每一次参加养蜂技术培训,他不懂的问题就问杨皓。他还每月到杨皓农场打短工,每天按150元工资,一个月1500元收入。郑洪远说,在农场可以学习养蜂技术。
怎么让蜂蜜品质好,郑洪远特意请教杨皓,老杨告诉他,关键要收获成熟蜜。不能在蜂蜜未成熟时采用摇蜜。老杨千叮万嘱,一定要在小暑过后才能收割成熟蜜,并且细心地教会郑洪远辨别蜂蜜。
郑洪远不但养蜂,而且养了四五头牛、种8亩百香果,今年的百香果枝叶茂盛,长势喜人,牛粪又作为百香果肥料,他的种养事业,由于他的勤奋,搞得顺风顺水。
养好蜂,蜂蜜怎么卖?也是摆在郑洪远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小暑”前,正当蜂蜜成熟时,红山乡扶贫办在走访养蜂贫困户时,了解到他们的担心。乡党委、政府动员乡村干部积极参与,通过微信“朋友圈”,广泛宣传红山青山绿水,蜂蜜品质优良,从而帮解了郑洪远的卖蜂蜜难。郑洪远的380多斤蜂蜜,乡村干部就通过微信帮助销售285斤,还有100来斤,也在一周之内销售一空。郑洪远心存感恩,增强了发展的信心。他表示明年将扩大养蜂规模到80箱,预计可增收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