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三桥:36年无偿献血一万多毫升


□ 通讯员 谢进发 刘建奎

“一个体重50公斤的成年人身体内的血液是4000毫升,石三桥36年献出的13000毫升血液,差不多就是3个成年人的体内血量……”昨日,武平县爱心献血屋工作人员对笔者介绍说。

石三桥,今年54岁,中共党员,空军部队志愿兵转业,现为中国农业银行武平县支行综合管理部科员。从1983年第一次献血至今,他每年都坚持献血,36年来累计献血量达13000毫升。

回忆起第一次献血经历,石三桥依然历历在目。当时,他新兵训练刚刚结束,突然接到部队命令:“同志们,刚才接到紧急通报,地方出现特殊情况,血液告急,需要部队支持。上级命令我们立刻行动,用我们的血液挽救更多人民群众的生命!”石三桥说:“虽然当时对献血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但想到我的血可以救其他人的生命,我觉得很有意义。那种自豪感前所未有!”

从此,石三桥义无反顾地走上义务献血之路,一发不可收拾。每年两次献血,成了他的人生规律,在危急时刻,只要部队有应急献血,他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令人遗憾的是,因当时献血制度不健全,并无单位记载他的献血记录和向他颁发献血证书,但他想到自己献出的一袋鲜血也许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感到由衷的欣慰。

1997年5月,石三桥从空军部队转业至中国农业银行武平县支行。

脱了军装的石三桥,封存了部队的荣誉,但他依然铭记党和部队的教育,成了一名献血志愿者。他用一腔热血坚持奉献,依然保持每年两次献血,从最初的每次200毫升到现在的每次400毫升,转业二十多年来,从未间断。一沓沓《献血证》,无声地记录着他的爱心奉献。献血屋的工作人员说:“三桥大哥是武平献血屋的‘常客’,自规范记录以来,他的献血次数达42次。根据献血记录,今年他再献血400毫升一次,就可以获得献血金奖了!”

石三桥形成了规律性、习惯性和数量性的献血轨迹,不仅如此,他还积极鼓励身边的人一起去献血,成了一名无偿献血的义务宣传员。在他的宣传带动下,许多同事、朋友、亲人纷纷参加无偿献血活动。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许多医院血库一度告急。全国各地群众献血热情高涨,纷纷要求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石三桥在单位领导的组织带领下,不仅向灾区捐款、捐物,还与单位30多人一起向红十字会献血。经体检,虽然符合标准的不足10人,但他们为灾区人民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感到无比自豪。

目前,每隔一段时间石三桥都会收到龙岩市中心血站的短信:“尊敬的石三桥先生,您好!您的血液经检测合格,血型为O型,即将用于伤病员的救治。感谢您的爱心奉献!”每次收到这样的短信,他都很欣慰,他表示,只要身体允许,血液合格,他就会一直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