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终点站的“守护者”

——记市劳模上杭县殡仪馆接运工郭剑华


□ 通讯员 郑嘉雯

“孩子烧退了没有?我从临城镇九洲村出工一回来就马上赶过来……”14日中午,上杭县殡仪馆接运工郭剑华出工回来,便匆匆赶往上杭县医院急诊科看望生病的三岁女儿,并对妻子罗继珍解释道。

“4月27日,郭剑华出席参加了市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他是我市殡葬行业的唯一的市劳模。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来不说苦、不说累……”谈起郭剑华时,上杭县殡仪馆的新老职工纷纷点赞不已。

怀感恩之心入“冷”门

1974年,郭剑华出生在上杭城区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89年,初中毕业的他先后来到复烤厂、食品厂等单位打零工贴补家用。1999年6月,郭剑华的哥哥在广东东莞打工期间意外死亡,在处理哥哥的后事过程中,郭剑华一家得到了上杭县民政系统的种种帮助与支持。为此,他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有意加入民政事业。次年3月,上杭县殡仪馆开馆并对外招工,郭剑华主动报名,成为第一批5名聘用人员之一。

然而,郭剑华的父母得知儿子要到殡仪馆工作后坚决反对:“一个未婚的小伙子,做什么不好,偏要做这样‘不光彩’的职业。”身边的部分亲友也因此疏远了他。面对众人的质疑,郭剑华却执意要干下去。

“既然干了,就得好好干。”

初到馆里,郭剑华被分配到作业班,成为一名接运员,负责遗体搬运。从普通的接运员到副班长再到班长,一干便是19年。期间,他从未想过离开。

作为殡仪馆第一时间和遗体接触的人,他每天需要面对的都是一具具冰冷的遗体。有时候,碰上非自然的死亡者,不仅要面对面目全非、血肉模糊的躯体,还要忍受恶臭与腐朽,“要说不怕那是假的,但适应后就习惯了。让死者安详地离开也是积德行善的事。”郭剑华说道。

为了方便群众,上杭县殡仪馆实行24小时无休服务,作业班班组一共10人,分5组轮流出工。据统计,殡仪馆平均每年需要接运遗体3000多具,旺季一天甚至要承担近20起的接运任务,作业班每组每月至少接运60具。在农村,出殡通常需要挑选吉时,下半夜三四点出丧的也不少,通宵达旦加班对作业班班组而言更是家常便饭。

有一年除夕,郭剑华与搭档同时碰上4个紧急任务,丧属执意要求不能让逝者在家过夜,郭剑华与搭档便一趟一趟来回接运,待任务全部完成时,已是正月初一凌晨一点多了。几年前,在中都镇与临城镇交界的三重岭,有一人在深山中自杀却无人知晓,当遗体被发现时,因已过去好几天,尸体腐烂、恶臭难当。当地村民认为此事不吉利,阻止接运车经过村庄。郭剑华与同伴往返三四趟,最终才得以从后山翻越进入大山,完成这趟接运任务……一桩桩、一件件,近20年来,郭剑华都认真对待着,从未有过半句怨言。

舍“小家”顾“大家”

因从事殡葬工作,让郭剑华择偶变得愈加困难。上杭县殡仪馆首任馆长郭方贤看年过二十六的郭剑华婚事始终没着落,很是替他发愁。2001年,经郭馆长做媒,郭剑华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罗继珍。面对如此“特殊”的职业,在南岗灯泡厂务工的小罗一开始可瞧不上。为此,郭剑华找到小罗的父母、闺蜜,逐个突破,说服他们慢慢正视他的工作。三个月后,他们“闪婚”了。如今,一家四口,生活很是甜蜜。但谈起妻子和女儿,郭剑华满是愧疚。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平常陪伴妻女的时间少之又少。2002年11月12日,妻子罗继珍临产,郭剑华也没能赶到医院照料妻子生产,待忙完工作赶到医院时,女儿已经出生了。

“郭班长工作尽职尽责,馆里大大小小的事,他都主动帮忙,我们年轻后辈都以他为榜样。”上杭县殡仪馆火化班班长卢德昌说。而立之年的小卢来到殡仪馆工作年限不长,入馆初期,他就分配在郭剑华手下,从接运工做起。在馆里,郭剑华更是人人称道的“多面手”。馆里的电路故障、边角修补等,他都能轻松搞定。采访间隙,他又风尘仆仆地前往厨房,处理燃气炉故障。